第A4版:评论

本博连读,一张人才培养的好牌

夏振彬

本文字数:1079

  评论员观察

  踏入大学门槛就拿到读博“门票”!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宣布,即将启动第三届“新农学”本-博贯通创新班选拔工作。本-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越来越多广东高校落地。(2月21日《南方日报》)

  什么是本-博贯通?简单来说,就是本博连读,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直通,学生“通关”后即可拿到博士学位。本博连读并非新事物,医学类专业学生早就不以为奇。而如今,这种模式正在加速“复制”,更多学校跟进,更多专业试水。仅以广东高校为例,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新农学创新班”,广东工业大学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贯通培养创新班,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也开展了相关试点……本博连读已进驻更多高校,“涉足”文理医工农等多个学科。

  我们常说,不拘一格降人才。对高校而言,把“降”换为“育”更合适。而本博连读,说到底,就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模式决定培养质量——本博连读这张牌,为何高校都想打?

  首先,更准。从实践看,本博连读的招生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单独设置专业招生,二是入学后再行选拔。其专业都紧扣国家战略急需,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它类似实验班、尖子班,有助于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加入,提早发现有科研兴趣和潜质的学生。

  其次,更快。本博连读,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学制短了(大多为八年),明显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一项关于顶尖科学家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显示,科学家创造力的巅峰期多为攻读博士学位以来的20年内。本博连读,让学生早早进入“博士状态”,有助于年轻科学家尽早走上“巅峰”。

  其三,更“稳”。学术研究需要长期、深入,强调下慢功夫、坐“冷板凳”。本博连读背后是一套体系化的设计,课程更连贯,培育更精细,资源更集中,可以规避大学“卷”绩点、大四忙考研、做短平快研究等问题,让学生稳下心、“慢”下来,更好成长成才。

  眼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也意味着,加快在人才培育模式上推陈出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本博贯通、长学制培养模式有利于选拔人才、发现人才,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着眼长远,长学制、贯通性的培养模式或将成为一大趋势。对高精尖科研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本博连读是一张好牌,但要打好不容易。从各地探索来看,有的将其作为争抢高分生源的“筹码”;有的上马快但配套不完善;在一些高校,延期毕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如何更精准地识人、如何更科学地设计,让本博连读培养模式更符合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仍需加快探索。  (夏振彬)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本博连读,一张人才培养的好牌 夏振彬2024-02-22 2 2024年02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