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闲情

蜡梅花开,清欢自来

林丛中

本文字数:1143

古风蜡梅(图:视觉中国)

  前些日子,苏州古镇蜡梅映红墙的景致在朋友圈刷屏,获赞古风满满。

  蜡梅正当时,不用去苏州,就在我所居小城星罗棋布的小区或公园,但凡有蜡梅的地方,无不是花蕊竞放,花香四溢。从枝叶间冒出丁点花苞,到满枝黄豆大的花骨朵,远远望去,满树繁花,喜气洋洋。此时,要是有白雪一起“化入岁寒枝”那就更有诗意了,我很期盼能欣赏到蜡梅与白雪共舞的旖旎风景。

  在宋朝之前,蜡梅多叫“黄梅”,并不为众人所关注。后来宋代苏东坡与黄山谷见此花似蜜蜡,香味浓郁,将其称为“蜡梅”。苏东坡还写诗道:“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这“广告”打得好,蜡梅名噪一时。

  蜡梅现在也有人写成腊梅,蜡梅的别名还有金梅、唐梅、香梅等。蜡梅叶片对生,先花后叶,芳香美丽,香味浓烈,花色有纯黄、金黄、淡黄、墨黄、紫黄色之分,又有银白、淡白、雪白、黄白色之别。那灿烂的花色,质感如蜡的花蕊,花小而盈盈,香气卓绝,沁人心脾,常令我沉醉于道旁花香,挪不开脚步。

  蜡梅以凌寒之气魄、疏朗之风韵、蜡黄之色彩、清雅之芬芳,深获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为其吟诗、作画、入群芳谱,比如,宋代曾几写道:“洗心无一尘,坐觉香细细。”宋代韩元吉写道:“风流一样香仍好,共趁春前腊后开。”

  蜡梅和梅花虽然名称相似,却不是同一种植物。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认为蜡梅和梅花一样具有傲雪凌霜、坚毅高洁的品格。闲时我吟咏蜡梅诗作,亦感口齿噙香。

  有一天,我在小区散步,与一户人家的蜡梅不期而遇。我为之着迷,蜡梅的主人见状,折下三支让我带回家。我将其养在盛有清水的高脚瓶里,看着花慢慢开放,清淡的香气溢出来,心中有一种温情在弥漫。

  想起汪曾祺在书中写道,每年没到寒冬腊月,他就已想起少时老家后院的蜡梅。那时,每年年末,他与姐姐准会过去采摘,“我们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 对于插花之乐,我颇有同感,这里有一种生活的清雅。

  蜡梅还是一道不错的美食,既可以窨茶,亦可入馔,《本草纲目》里写得明白:“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蜡梅花茶、蜡梅百合茶、蜡梅烩牛肉、蜡梅鱼头汤、蜡梅炖豆腐、蜡梅花粥等,既有诗意,又有烟火气。

  姿态素雅、清香冷艳、凌寒而开的蜡梅,俯仰侧卧的形态、横斜疏瘦的韵致,不似幽兰静谧,也无牡丹的倾城绚烂,更像芸芸众生,有热热闹闹的快意,也有安安静静的从容。不同百花争抢,于寒风中,自在芬芳,带着惊喜,告诉世人:纵使再枯燥逼仄的生活,也可能随时与美好相遇。生活的芬芳与诗意,由心而发。

  蜡梅用枝头萌动的春意,芬芳馥郁的香气悄悄奏响春的序曲,让我顿生愉悦。蜡梅花开,清欢自来,欢喜过年,春天来啦。

  (林丛中)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闲情 A14蜡梅花开,清欢自来 林丛中2024-02-06 2 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