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行动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竹子与中式生活,既有烟火氤氲,又有诗意联结,非常谐和。从小在竹乡长大,吃竹笋、用竹编、坐竹椅、睡竹床……我对竹子的用途再熟悉不过。要说竹制品的好,一下子数不完,绿色环保是第一好。一件竹制品,用上十年八年之后,不能再用了,一脚踩烂,送去“火化”,还能发挥余热,连灰烬都是宝。“以竹代塑”确实是个好主意,既助环保事业一臂之力,又为大量竹子觅到出路(自从塑料制品大行其道,竹子便失去了“阵地”)。
要说难,“以竹代塑”难在哪?其一,价格。以凳子为例,一张塑料凳子,便宜的才几块钱,一张竹凳子可能要数十元乃至上百元,竹制品凭什么和塑料比?价格劣势影响了竹制品竞争力,也成为“以竹代塑”的最大阻力。其二,技术。一方面,囿于材质,竹子加工难、制作难;另一方面,竹材易遭虫蛀、霉变,遇高温容易干裂、变形。这些特点,既影响了生产,也限制了使用。其三,习惯。当某种行为在社会相沿成习之后,要让大众改掉老习惯、养成新习惯并非易事,就像“限塑”行动,需要主导者进行大量的、长久的宣传、引导和激励。
要让大家爱上竹制品这个“新欢”,抛弃塑料这个“旧爱”,需要一揽子计划与行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从不同维度打通关节、突破瓶颈,合力推动“以竹代塑”。从竹子品种改良、扩大种植面积到突破加工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从增大竹子适用范围、提高行业产能到降低生产成本、加大推广力度等,都有待精耕细作。3年时间一晃即过,要将计划变现,务必以行动践诺。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