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粤港澳三方共同公布了15项“湾区认证”首批项目,“湾区认证”标志正式启用。据介绍,“湾区认证”是在市场监管总局和粤港澳有关部门指导下,三地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以粤港澳大湾区认证联盟形式开展的高端品质自愿性认证。(12月20日大洋网)
如何理解“湾区认证”?先看关键词,高端品质。近几年,不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高质量生活,“高质量”频频“刷脸”,说明追求高质量、高品质已经是一种趋势和需求。粤港澳三地,尤其是香港,具有世界一流的检测认证水平,在国际市场上获广泛认可。此次三地认证机构共同发起高端品质认证,既是一种高标要求,也是一种质量背书,代表了一次跃升,有利于推动大湾区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再看数量和范围。经过深度调研和科学论证,秉承“绿色湾区、智慧湾区、健康湾区、源产湾区、品尚湾区”五大理念,三地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共同开发了“湾区认证”首批15个项目,涉及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等领域。数量虽称不上“海量”,但范围却覆盖了衣、食、住、用,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要,可谓少而精、细且全。而且,其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健康的消费观念,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具有重要意义。
“湾区认证”有何亮点?其一,推动互联互通。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加强规则和机制对接,打通交流卡点堵点,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是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湾区认证”所有项目依据标准的相关技术指标满足三地市场准入要求,能够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行”,有利于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事实上,“软联通”与“硬联通”互相促进。从最初的“湾区标准”到如今的“湾区认证”,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更上层楼,共商共建共享更加紧密,对促进要素资源便捷高效流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影响重大。
其二,积极回应关切。高品质追求是众望所归,“湾区认证”用严谨科学的认证手段保障社会公众追求,回应市场消费关切。比如,“草莓”项目的认证规则要求种植过程中不喷施“膨大剂”,不添加甜味剂。“低蓝光”认证项目要求光生物安全风险等级评价至少比IEC国际标准要求高20%。通过对风险和隐忧做“减法”,为安全和品质做“加法”,将“湾区认证”打造成为消费者“优选”“盲选”的可信赖质量标志。
其三,认证方法创新。如果说能否认证是标准问题,那怎么认证就是技术问题。“湾区认证”引入质量信息公示、承诺赔付和销售商首负责任三项制度,从各个环节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提高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以质量信息公示制度为例,机构将质量安全信息和高端品质符合性信息,通过二维码向公众公示,以保证“质量看得见”。如此一来,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企业投资、投产的方向更加明确,公众选择、维权的依据也更加清晰。
可以想见,随着“湾区认证”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有望更加深入,这对增进湾区民生福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迈进影响深远。
(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