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当下,“赛博判官”在外卖、二手交易等线上平台悄然兴起,不少年轻人迷上了在线“断案”。(12月21日中国青年网)
所谓“赛博判官”,是相关平台针对线上交易纠纷而推出的第三方仲裁机制,让用户化身“网络判官”,而断的案子,大多数是商品评论区里的“差评纠纷”——“判官”要根据商家与消费者的双方证词,判断是否展示或撤销“差评”。这种把“法槌”交给用户的做法,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有人追捧,也有人质疑。
先说追捧。有趣才是王道。看似唬人的“赛博判官”,其实所断之案大多数为鸡毛蒜皮甚至无厘头之事。比如,有顾客在生鲜店买了生菜,却质问商家为何不煮熟;有的商家明明货不对板,却拿“以实物为准”当挡箭牌……然而,正是这些需要“评评理”的琐事,在广大网友的聪明才智面前,立马成为二次创作的最佳素材。各种“神评论”由此而出,既怼得理亏者无话可说,又为“委屈者”主持公道,判官们既收获快乐,又能抱打不平,颇有“当代包青天”的快感。
再说质疑。正如有不少人是抱着猎奇的心态而来,那些过于奇葩的案件,其真实性或存疑。而且,各执一词的举证方式,也可能被人利用——靠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抖机灵”,便博得判官一笑与信任。这种客观不足且主观有余的评判机制,容易让人质疑仲裁结果的严肃性及合理性。此外,目前的案件大多数是商家的差评纠纷,鲜有对虚假好评“立案”,若商家差评被撤销,消费者也没有二次上诉机会,如此是否有失偏颇,也值得讨论。
中肯地说,“赛博判官”的出现,打破了“平台独断”的传统,既弥补以往评价体系的缺陷,也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不失为创新之举。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赛博判官”突然走红,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最终成效如何,还待进一步检验。确实,眼下已有不少平台开始模仿跟进,但有的心思更多放在了如何制造“戏剧冲突”上,“赛博判官”隐隐有沦为引流新工具的趋势,这就背离其成立的初衷了。毕竟,再好看的热闹,也有看腻的时候。若“赛博判官”的法庭充斥着噱头做作、剧本安排的观感,那它离“休庭”也不远了。
说到底,“赛博判官”重在“判”,并非“观”。无论是帮助消费者维权,还是为良心商家“伸冤”,在合理评判之下,“赛博判官”都能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平台生态的良性发展。好好开发、优化不足,“赛博判官”将大有可为。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