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地下停车场,一辆无驾驶员的车根据系统规划的路线,实现自动行驶、自动避让,最终在一个空余车位完成全程自动泊车……11月底开始,一条关于华为“无人代客泊车”的视频在各社交平台频频曝光刷屏。三天后,理想也发出类似的“无人代客泊车”视频紧随造势。两家企业的推波助澜,让“无人代客泊车”成为近期汽车界的热门流量话题之一。视频中呈现的无人驾驶泊车技术,也让不少人惊呼:这是让人们实现了“停车自由”!不过也有冷静的业内人士指出,这并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智能技术,此前已有。
不容置疑的是,“无人代客泊车”上热搜的背后,是今年以来人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和兴趣不断提升。而人类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正从解决“最后一公里”到解决“最后100米”加速推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馨、邓莉
演示场景
“最后100米”实现“停车自由”?
记者从引发热议的几个“无人代客泊车”视频看到,搭载华为“无人代客泊车”技术的车型,在商场地下停车场进行自动泊车的操作上,行车逻辑与人类已经十分吻合。如减速/停车避让行人、转弯打灯、会车时倒车让路等,最让人惊讶的是,它居然还能“看懂”商场保安的停车指挥手势。在完成全自动“无人代客泊车”技术展示后,华为还展示了一把流畅的“无人召唤接驾”功能。类似的,理想汽车的“无人代客泊车”视频的演示场景也显得非常“完美”,甚至驾驶员在停车场入口下车,车辆也能自主通过闸机、下地库、避让行人及会车,甚至通过通道进入下一层泊车的全自动操作。用户所需要做的,不过是在手机上下达指令。如此“完美”的泊车状态,可谓是戳中很多人的日常用车痛点。
业内分析
实则为高级版的“记忆泊车”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在上述视频中,车辆总会越过不少空位后才“找到”一个停车位泊车,有种“预设”的感觉。对此,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华为与理想呈现的“无人代客泊车”功能,也是停车训练与记忆好的固定车位。
“类似的‘无人代客泊车’功能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9年,就有车企发布了AVP自动代客泊车技术,但受限于各种因素,一直以来并没有实现很美好的应用落地。”一位国内自动驾驶公司的研发工程师李强告诉记者,博世与戴姆勒4年前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特定停车场,已经试行了基于L4级自动驾驶的自动代客泊车技术;2021年AVP也曾经火过一阵,如彼时发展还可以的威马汽车就与易航智能共同推出了代客泊车功能,同样也可以实现跨楼层停车场/停车场记忆泊车。
“从技术难度上来看,得益于感知系统、算力数据的更为强大,如今华为演示的自动甄别、避让与处理反应会更为灵敏,的确实打实地提升了泊车的成功率和效率。”李强指出,类似的视频可以激发人们对无人驾驶前景的更美好憧憬,但并不意味着如今‘无人代客泊车’已经解决了所有技术难题,已经具备成熟的应用前景。“事实上‘无人代客泊车’仍谈不上实现质的飞跃。”
落地前景
广泛应用尚未可为
从自动驾驶产业角度来看,自主泊车是自动驾驶“最后100米”的低速复杂场景,不仅有助于帮助积累丰富的训练数据,更有助于智能网联车的技术迭代演进。只是,无论是华为还是理想所演示的“无人代客泊车”视频,我们都会留意到,演示车辆的执行策略都比较稳健,并不激进。譬如在遇到行人、会车时,以避让为主;在选择车位上,也会选择泊车难度较低的车位,避免车辆剐蹭。“搭载这项技术的量产车,将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停车场,可以说所面临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到底什么场景下能用到这个功能都需要打个问号。‘无人代客泊车’的目标是解决停车‘效率’,但当下会不会反而变成阻碍停车场快速流通的问题所在,都是要打个问号。”在自动驾驶研发人员眼中,要真正顺畅实现这项功能的落地,需要有许多前提条件和硬件要求。
事实上,代客泊车的概念很早便被提出,但风险与安全性的考虑也让许多厂家望而却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也承认,无人代客泊车当下并不适用所有停车库,不仅因为对网络信号要求高,还需要跟停车场地图、云端数据打通。
客观环境制约较多
实际上,车库环境或者比地面道路环境更复杂,不仅狭小,还有大曲率地下通道,而且没有明确的交通规则,行人、车辆随意来往,盲区众多等,此外停车场的管理系统也并不健全。无人代客泊车的落地,必须要有停车场的高精度的地图信息作支撑,这部分地图信息包括停车场结构、车位的位置、车道方向、障碍物分布等细致的信息。同时,地下停车场大多网络信号较弱,对于普遍使用RTK的定位系统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再加上车辆信号覆盖的稳定性等,要保障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信息融合,这些都是关键问题。但要破解这些问题,所需成本非常大。
软硬件要求较高
相对于客观环境,软硬件考验的是各家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产品的硬件投入。如需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等多维度传感器。尤其在纯视觉方案下,考验车辆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同时,5G、V2X等无线通信技术也要参与其中,让车辆可以持续与手机、云端、基站等进行数据交换,实时结合算法,保证无人代客泊车的顺利进行。
政策法规有空白
抛开技术问题不谈,高阶自动驾驶的商用困境,除了技术问题外,更复杂的点在于法律法规以及事故权责的划分。使用“无人代客泊车”功能时,万一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行人受伤或其他财产损失,这个责任划分问题,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支持。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关的通用法律法规。
记者留意到,11月中旬,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经四部委遴选的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L3和L4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可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业内指出,虽然只是限定区域、限定产品的试点文件,但处在新技术落地的探索初期,《通知》对于自动驾驶的实际落地还是具有参考价值。
记者观察
有望开启智能化新蓝海
对于自动驾驶的落地时间,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存在分歧。如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认为,2025年小鹏汽车会进入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但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却认为,L3 级自动驾驶十年内都不会真正实现。
在乐观与悲观的鲜明对比之下,业内依然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在完成智能辅助驾驶闭环前,自动驾驶技术路线都需要解决三大场景,即城市、高速结构化道路以及自主泊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大火的城市与高速NOA过后,主打智能技术为招牌的华为与理想,会将宣传点放在“无人代客泊车”上,但它只是记忆泊车升级后的重新包装,虽然仍无法掩饰其背后存在落地应用难问题,依然向业内释放出了自动驾驶技术及其技术迭代信号。而且,随着未来更多玩家的加入和法规的完善,“无人代客泊车”有望开启智能化技术的新蓝海。
名词解释
AVP 全称 automated valet parking,自动代客泊车。即需要司机先手动将车开入地库,完成第一次泊车,并让系统记住行驶轨迹和车位。下一次车子即通过自动驾驶驶向指定车位并停进去;当车主需要开走时,车子自动返回到车主所在地点。简单来说,其运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可类比扫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