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崩”也成了一种上热搜的新姿势。
11月12日,阿里系多款App出现无法访问或服务异常情况。11月27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用户反馈,滴滴出行App无法使用,地图无法加载。12月3日晚,话题“腾讯视频崩了”“腾讯会员没了”登上微博热搜。近段时间,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相继发生App崩溃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日常使用的应用软件突然宕机,让人始料未及。滴滴崩了,打车面临问题;腾讯故障,追剧成了奢望……平台“掉链子”,生活添烦恼。不少人也是从这一次次的系统故障中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认清维护网络安全之重要与紧迫。正如某互联网企业家所说:“互联网从来都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联在网上”。这意味着便利共享,同时也风险共担。
社会学中有一个“风险社会”的概念,它区别于以往的自然风险,更多指向人类在“进步中”所衍生出的新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当属其中之一。随着互联网深度嵌入大众生活,网络应用系统突然“中断”所带来的风险,正在明显上升。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众多App发生过崩溃,其中2022年约发生了9起,而今年类似的事件至少已有14起。那些已然发生或正在遭遇的“崩溃”,一笔一笔地为“风险社会”添上现实的注脚。
从社会系统运行看,为互联网筑牢安全防火墙,至关重要。在数字时代,手机成为人类器官的延伸,我们的吃穿住行用都与手机App深度绑定。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公共产品和平台正成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变得如同燃气、水电等线下基础设施一样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安全稳健运行既是对用户负责,更关乎经济社会正常运转。
从发展视角审视,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不仅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乐享美好数字生活的题中之义。以滴滴为例,媒体发布的预测数据称,滴滴“崩了”12小时,或损失千万订单、4亿元成交额。对平台而言,直接的利益损失还只是一个方面,大量用户出行受阻,致使用户体验打折扣、用户信任度降低,才是更深久、更致命的伤害。
所以,如何降低伤害值,补上安全短板,就成了一道发展考题。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应用发展愈加成熟,硬件安全方面早已不成问题,但技术系统软环境的安全管理仍待完善。“系统宕机”事件一再发生便是例证,同时也警示我们:网络安全稳定不容有失。
对此,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既要防字当头,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及时开展技术风险排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和故障处理预案,强化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也要向技术借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及时完善更新软件和系统,实现以技术管控技术,全面保障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如此,我们的美好数字生活才更有依托,互联网行业行稳致远才更有保障。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