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眉毛又黑又浓,只要“眉头一皱”,就显得“凶神恶煞”。我不时便要修剪眉毛,也会羡慕眉毛长得好看的人。
眉毛,每个人脸上都有,“占地面积”不大,形状也不尽相同,同脸部的眼、鼻、嘴等相比,它显得“职责”模糊、“作用”不大,但若少了它,又觉得怪异,可见它亦不可或缺。
我闲时读古人诗书,读多了,发现让我耿耿于怀、看似“无用”的眉毛,也被竞相吟诵,蕴藏和承载着栖居诗意与美好期待。
唐代温庭筠写道:“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意思是: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一幅散淡、自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元代杨维桢吟道:“湖上女儿柳叶眉,春来能唱黄莺儿。”意思是:湖边的女子长着柳叶一般的眉毛,在春天唱的歌就像黄莺一样美妙。眉毛的美感与歌声的悠扬悦耳相互映衬,美意挥洒,颇具画面感。
宋代苏轼也有吟诵:“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意思是: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在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上了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以眉毛和头发的变化勾勒出自己生命已近黄昏,心有不甘,斗转星移,感喟丛生,老苏的心境如在我的眼前。
唐代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意思是: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叫人如何不触景生情、伤心落泪呢?白居易状景摹物,睹物思人,用面容和眉毛,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寄情之所在。
古人善于借助眉毛展现一个人的外貌和内心感观,抒发感情,我发散思考了一下,今人其实也擅于借“眉”造“情”,开心时“眉开眼笑”,苦闷时“愁眉苦脸”,得意时“眉飞色舞”,失意时“双眉紧蹙”,热恋时“眉目传情”,失恋时“横眉冷对”,遇友人“喜上眉梢”,遇冤家“横眉怒目”,描写人物用词就更丰富了,“浓眉大眼”的男子,“眉如新月”“眉如柳叶”的女子,“眉清目秀”的年轻人,“银眉鹤发”的老年人……可见眉毛虽不及眼睛重要,却也可以成为“诗眼”“文眼”,在拥有诗心的人眼里,也可以是无限诗意阐发的发轫之地。
我不再纠结于自己眉毛的样子,不是经典的美眉,却也是我的个人特色。很多时候,一个事物“有用”“无用”,或者“好看”“难看”都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有心,只要用情,换个角度看看,也可以找到诗意栖居之处。 (杨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