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课间圈养”养不出健康下一代

谭敏

本文字数:814

  最近,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学校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视频发出后引发热议,让很多网友和家长产生共鸣。(10月3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事实上,呼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早已不是第一次。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就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而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比例达到77.2%。

  课间本是学生缓解学习疲劳、放松休息的时间,曾经欢声笑语的课间,为何会变得越来越安静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课业压力大,学校和家长更重成绩而轻健康。有的老师习惯拖堂,还有的学生利用课间赶作业。二是出于安全考量,学校为了避免意外,对于课间活动限制颇多。而后者应该是“课间圈养”最主要的原因。

  学习需要松弛有度、劳逸结合,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在课间活动中打闹出事,时有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家长要追责,学校和老师免不了要担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学生圈养在教室里少活动,就成了学校的“理性”选择。

  “课间圈养”养不出健康的下一代。课间把孩子们圈养在教室里,看上去是安全了,但事实上,孩子们不仅损失了课堂效率,也牺牲了身心健康,可谓得不偿失。近年来,“小胖墩”和“小眼镜”越来越多,据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和《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在节目中痛心疾首地拷问:“请问连课间十分钟都很难走出教室的孩子,能怎样支撑一个民族的健康,怎么样支撑篮球、足球、排球冲出亚洲?”

  因噎废食不可取。安全固然重要,但杜绝意外,更需要的是安全意识的培养、日常管理的完善、保险制度的支撑,而不是违背天性,把孩子关在笼子里。         (谭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课间圈养”养不出健康下一代 谭敏2023-10-31 2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