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网络兑奖骗局几时休

刘硕

本文字数:869

  前不久,以“蟹卡”作为引流手段的诈骗方式引起关注,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如今,诈骗分子又蹭上了新的热点:把“蟹卡”换成了所谓的“双11提货卡”“红包兑换卡”等,其手法是忽悠人们扫码“兑奖”进入所谓刷单返利群,最终诱导受害人进入刷单诈骗的圈套。(10月30日《解放日报》)

  无论是中秋品蟹,还是双十一提货,这些卡劵名头,确实容易忽悠住收件人。毕竟,在线购物的普及,不少人通过线上下单、快递到家的方式,在节假日为亲友带来惊喜。在这样的场景应用下,很多人在收到“提货卡”等卡劵快递时,并不会有过多警惕。而这些对陌生快递不设防的收件人,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从新闻曝光内容看,这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一则,是收件人贪小便宜的心理作祟。通过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添加了“某某客服”,进而被拉入“某某返利群”。对于理智的人来说,哪怕一开始被精巧的卡片设计、官方的客服话术“套路”,一旦看到“进群”“返利”等字眼,也会马上觉察。不少人都能及时删除联系人、退出群聊,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但对于一些心存侥幸的群体来说,看到群里其他人刷单返利得到了礼品,就对此深信不疑、心动不已。殊不知,整个群就是一场大戏,除了自己是“主角”,其他人都是群演。屏幕这头,自以为可以通过手机刷单大干一场;屏幕背后,对面早已磨刀霍霍,将之视为待宰的羔羊。

  二则,是大量用户的快递地址泄漏。无论是在线购物还是外卖点餐,收货地址总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这也是很多人中了“蟹卡”“提货卡”套路的关键。毕竟,自己的地址,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近年来,为了防止有人收集快递单数据,各方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快递层面,既有物流公司推出的隐私面单,也有用户购买涂抹笔对快递包装进行二次打码。但从泄露情况看,大量数据的流出并不只是一张张快递单被收集的结果,更多数据泄漏恐出现在电商或快递运营后台。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倒逼相关企业规范内部管理,降低信息泄漏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用户对于陌生快递的防范意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莫因一时的不设防,让自己陷入骗局。    

  (刘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网络兑奖骗局几时休 刘硕2023-10-31 2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