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来自亚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运动员们相聚杭州,大家同台竞技、广泛交流,共同参与一届“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体育盛会。(10月24日人民网)
场内运动员奋力拼搏,场外观赛氛围浓厚热烈。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截至10月23日,杭州亚残运会已售出35.9万张赛事门票。目前赛事整体运行高效且有序,各项赛事正按照竞赛日程有序开展。赛事运行平稳高效,必然离不开细致温馨的服务保障。
一流赛事须有一流服务。众所周知,亚残运会要办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极高。“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竞赛场馆之一”,杭州亚残运会的竞赛场馆获得了外界高度评价。“最好”二字,不仅是对场馆硬件水平的肯定,更是对人性化服务理念的点赞。从实现参赛代表团交通食宿“一路畅通”到重点场所专门设置无障碍流线,从增加观众区域的无障碍座席到“会说话”的观众手册、“摸得到”的服务指南,一个个服务细节无不流露出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尊重。
“有爱无碍”彰显温暖底色。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座城市的热情与温情,突出表现为对残障人士的关怀程度。以贴心服务传递温暖情谊,杭州亚残运会情暖场内外。被温暖的不仅是在场的参赛者、观赛者,还有无数关心着赛事、身患残疾的普通人。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爱的接力。在手语老师的引导下热情表演的听障啦啦队员,在场馆内外穿梭的志愿者,为运动员喝彩加油的观众……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接力。从赛场内外到城市街角,平等尊重、相知相融随处可见,背后传递着共建共享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的真诚愿望。
“残健融合、携手同行”是一种理念,更要成为一种现实。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社会的包容性、无障碍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尊严。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或许看起来不起眼,却牵系着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希望,关乎着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随着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残障人士的社会化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不可否认,各地无障碍设施尚不完善,助残项目还不够多,这一群体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仍面临着一些困难。
借助亚残运会,让更多残障人士被“看见”,看到他们身上的旺盛生命力,看到他们带来的无限可能。以体育为基点,让更多人加入到关爱行动中,让“残健融合”在更多领域落地开花,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包容的社会、更幸福的生活。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