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身高170cm、体重286斤的“大码”女生乘坐高铁,硬挤坐进二等座的视频引争议。(10月24日中国网微博)
视频引起热议的背后,反映着社会对于超重和肥胖群体的刻板印象。生活中,由于特重、超重型体型较为少见,所以公众很容易将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然而,对于肥胖群体来说,部分路人的打量,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正如视频主人公担忧的那样,为了避免成为他人口中的“奇闻轶事”,很多人将自己游离在公共视野之外,很难跨出迈向公共交通的门槛。可以说,视频引发的争议值得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如何消解公众对“大码”群体的偏见,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一方面,须更新认知。长期以来,肥胖常被关联懒惰、自控力不强等标签。但从医学角度看,肥胖的产生涉及多个层面,不能仅从生活习惯妄下定论。事实上,我国肥胖者占比远高于想象。数据显示,我国总体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面对数据的逐渐攀升,科学了解肥胖成因,摒弃刻板认知,才能逐渐打破偏见。
另一方面,还要丰富公众审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社会文化的丰富发展,审美取向也应有更多呈现。然而,近年来,在单一审美的影响下,医美行业的过度营销加剧了不少人的外貌、身材焦虑。多吃两口就唉声叹气,体重稍涨就大惊失色,发张照片总要美颜精修……正常体态都如此患得患失,对于“大码”群体来说,难免平添压力。
与此同时,将“大码”人群纳入服务考量,亦提升是公共服务水平的体现。对于在公共交通内增设较为宽敞的座位的提议,尽管在实现上存在困难,但也确实是“大码”群体出行的现实需要,不妨纳入相关设计考量。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