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
“哎呀,我又转错了!”
“没关系,跟着我的口令做动作。”
日前,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北京27院儿正房大厅里正在进行四方舞的排练,8位舞者都是退休居民,两两一组,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英文口令的指挥下不断变换着动作和队形,“每周一上午我们都来这里练舞。”看到记者到访,居民们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起排练。别小看这一支新组成的民间四方舞队,他们的指导老师代琳今年已经78岁,曾是北京歌舞团的歌唱家。“在这么好的地方免费给我们提供跳舞的场地,真是太感谢了,因为喜欢,我每周都来这儿免费给大家培训。”代琳告诉记者。
退休老人跳起时髦四方舞
27院儿坐落在东城区内务部街27号,是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所在地。每周一上午,67岁的李伦从西城琉璃厂的家中坐公交车来到27院儿,和大家跳四方舞。“挺远的,我还得倒一趟公交车呢。”李伦说,尽管如此,但因为喜欢,风雨无阻。
要想跳舞,一块舞蹈场地必不可少,四方舞的指导老师代琳说,找合适的场地跳舞太不容易了,室外场地冬天太冷,室内很多场地都要花钱。对于27院儿免费提供场地,代琳十分感激:“这里是附近三个社区的活动地,能够免费提供场地,我们非常珍惜,这么多年我也不收大家一分钱。只要我还能教得动,我就会一直教下去。”
在专业的指导和舞者们的默契配合下,记者很快就学会了这至少需要8个人一起跳的四方舞。上午11点半,大家带着爽朗的笑容陆续走出了27院儿的大门,“能跳舞也不耽误做饭,太好了。”
“咖啡奶奶”成网红
除了舞蹈,27院儿还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戏剧、露天电影、咖啡、扎染、艺术讲堂、环保活动、亲子活动等琳琅满目。闫小青也是一名退休老人,在小院住了40余年了,现在是27院儿的后勤工作人员。他介绍说,2016年27院儿运营起来后,成了周边社区居民的文艺“聚集地”,年轻人也经常来这参加文化活动、打卡、撸猫。
吸引年轻人的不只这些。院中,今年70多岁的杨凤英正给记者制作咖啡。夏日凉风习习,百年古树洒下绿荫,喝着杨阿姨的手作咖啡,好不惬意。杨阿姨常常给附近的居民、前来参加活动的年轻人制作咖啡:“我特别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能跟这么多年轻人一起品尝咖啡,聊聊天,我感觉自己更年轻了。”
“杨阿姨的咖啡”是27院儿运营团队走访调研胡同居民后打造出来的品牌。运营团队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咖啡不仅仅是精英的、现代的,也是平民的、不分年龄的。2019年,“杨阿姨的咖啡”开张后一路走红,大家还送给杨凤英一个亲切的称号——“咖啡奶奶”。
文化艺术“种”到胡同里
据介绍,27院儿曾是一处胡同办公空间。2016年,朝阳门街道邀请社会组织把这座院子运营起来。当时,海归艺术家、后来成为27院儿运营团队负责人的牛瑞雪和同伴认为艺术应当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我想走到城市、进入胡同,走进当地居民。”这一想法跟朝阳门街道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27院儿。
牛瑞雪和小伙伴们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和社区居民成为朋友,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喜好,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再引进社会资源,慢慢融入社区、融入居民。成立至今,27院儿培育了400多个文化创意项目,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0余场,服务人群超过14万人次。如今的27院儿像一块“文化磁石”,将天南海北的文化艺术“种”到了胡同四合院里,老人、年轻人、小朋友、外国人都成为艺术的参与者和享受者。
牛瑞雪认为,文化艺术对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建设和谐社区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但让年轻人重新回归社区贡献力量,周围叔叔阿姨们的幸福感也提升了,我天天都能看到他们的笑脸。”牛瑞雪希望,每个人的身边都能有个27院儿,通过艺术的方式构建理想社区的样貌。
记者观察
文艺如何从“高大上”走进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悠长的胡同、安静的四合院、古老的大槐树,慵懒的猫咪和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庞,这些共同组成了27院儿的独特风景。走进小院,你会惊讶于这里丰富多彩的活动、脑洞大开的创意,享受被艺术环绕的满足感。在这里,有时髦的国际化的老年四方舞队、有甘醇的“咖啡奶奶”手冲咖啡、有环保公益行动呵护城市蓝天,也有孩子们欢乐的周末骑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环里,27院儿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用艺术和文化吸引大家,让所有人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热爱。文化艺术如何从“高大上”走进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或许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