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催热了为考生“出谋划策”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以下简称“高报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教育培训机构推出了高报师的考证服务,花几千元就可以获得相应证书,报考条件甚至仅需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即可。(6月27日《中国青年报》)
这让人不禁要问,高报师证书的“含金量”高吗?经媒体查实,高报师这一职业及其认证证书,并未获得国家认可。未获国家认可的一纸证书,恐怕无法取信于人,更遑论其真实的市场价值。所以,“一证在手”就能帮高考生规划填报志愿的承诺,也要大打折扣。然而,市场对高报师的需求在飞速增长。媒体援引数据分析报告称,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火爆的需求催生出一批志愿填报机构。天眼数据显示,超八成的相关企业成立时间都在5年以内。
为什么市场上会涌现出志愿填报服务?因为,填报志愿对家庭堪称“大考”。考生和家长不仅要浏览大量的招生章程,梳理各省招生政策,还要掌握近年来的专业发展状况和不同大学的优势学科。有的家长感叹,直到填报完志愿,也没能把搜集到的信息全部“消化掉”。这还只是技术层面的基础工作。为了做出最佳选择,考生和家长还要在学校和区域、兴趣和就业、专业和职业等方面做出权衡与取舍。所以,与其他社会中介服务的诞生相似,当市场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志愿填报便发展成了一项专业服务。由“腿长、耳灵、信息广”的社会机构来担当此任,便不足为奇。既然是社会机构,就需要加强规范监管、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设立从业门槛。唯有如此,市场才会趋于成熟,服务才会回归消费者本位。同时,消费者要有风险意识,这样才能对各种有偿服务有所辨别。
此外,志愿填报服务只能是有偿服务,并由盈利性的社会机构来提供吗?这倒未必。日前,“人民网+”客户端便民服务汇总小程序便推出了一揽子公共服务,涵盖高考查分、志愿填报、招生办主任访谈等实用资讯,可谓一站式解决高考志愿填报问题。公共服务平台的介入作为一种积极的“补位”,有利于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无论如何,志愿填报服务不能变成无良生意,高报师也不能恣意生长。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