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一段农民工易群林在深圳华强北街头弹钢琴的视频冲上了微博热搜。半个月后,五一劳动节期间,易群林受邀登上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在这个他曾参与建设的音乐厅里,一连弹奏了十几首曲子,台下的掌声响了一次又一次。(5月15日《新京报》)
能够在自己参与建造的音乐厅里演出,在工友们的见证下于舞台弹奏钢琴,相信对于热爱音乐的易大叔来说,这场演出一定意义非凡。
农民工大叔街头钢琴演奏走红,原因有二。一方面,角色产生了巨大反差。在公众的固有记忆里,钢琴演奏往往伴随着优雅的西装礼服和高雅的音乐厅一起出现。当演奏场景设置为街角,演奏者成为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工大叔时,视觉上的强大反差引人驻足。然而,视频的走红再一次表明,音乐欣赏的纯粹,不受地点和演奏者的限制。事实上,这方面已有一些尝试。比如,不少城市在街角、商场等公共区域设置公益钢琴。再如,在一些音乐类的节目选拔中,通过“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节目设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选拔的客观公允。
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叔的演奏,唤起了不少人心里曾有过的理想之火。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学习钢琴是一件较为奢侈的事情。笔者也曾因亲友“家有空间乎?有闲乎?有余钱乎?”的三连追问放弃了购置钢琴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制约远不仅限于音乐学习。然而,事实证明,对于“喜爱者”来说,总是“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比如,有人通过二手交易平台收购二手钢琴、电钢琴;有人租用琴房满足练琴需求;还有人通过软件应用进行曲目练习……据易大叔回忆,离开家乡二十年有余,弹奏钢琴的次数屈指可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叔仍能够用街角钢琴演奏诸多乐曲,意味着那些没有钢琴的岁月里,大叔将琴谱写在脑海中,将指法融入肌肉记忆里,将琴键刻满目之所及,才得以拥有街角演奏的“台上一分钟”。
无论是翩翩起舞的倩影,还是笔走龙蛇的书法、信手勾勒的画卷,期待更多人能够像易大叔一样,坚持心中热爱。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