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女士向媒体求助,其母陈女士今年54岁,最近因为意外去世。自己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母亲生前居然持续给一位男主播打赏了85万元。问题是,这些钱是借的。现在她离世了,巨额债务落到了子女身上,令他们十分头疼。(3月27日中国青年网)
贷款80余万元打赏男主播,留给家人一身债务,陈女士的经历或许并非孤例。近年来,“未成年人打赏主播逾百万元”“公司会计挪用公款打赏主播”等氪金打赏主播、产生恶劣影响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直播打赏,看起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网络互动行为,但在虚拟空间里,这种互动往往演变成“主播追着打,用户被动挨”的围猎活动,不仅诱导用户沉溺网络空间,甚至还会激发大型违法犯罪行为。
从不计回报高额打赏,到不限次数频繁氪金……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打赏行径背后其实有着相似的行动逻辑。一方面,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用户金钱消费的意识,使得他们在直播打赏时更容易被情感驱动。另一方面,打赏礼物具有逼真性。目前,不少直播间的礼物既有鲜花玩偶,也有车房火箭等,送这些礼物给了用户极大的满足感。
再者,“失之线下,求之线上”,对不少中老年人来说,直播空间亦是情感寄托空间。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孤独寡淡的生活很容易拉低中老年人的心理防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不良主播趁机而入,或展演表现、或甜言蜜语、或刻意逢迎,则容易诱导中老年人沉浸在直播空间之中,甚至不惜为此举债打赏,产生不良后果。
古人云:“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就直播打赏而言,欲医其受病之处,既需平台,也需用户,还需政府。于平台,从技术层面对打赏的金额与频率做出规定与限制,避免出现“失控的打赏”确有必要;从规则层面对主播进行严格要求,同时设置准入门槛,防止不良主播扰乱直播风气。于用户,有必要提高自身辨别力和定力,拒绝不良主播的打赏诱导。于政府,应强化网络直播监管,打击违规直播行为,肃清直播环境。 (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