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近日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今年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月22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2年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养老不再只是老人和单个家庭的事,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和谐的大事,需要各方参与,才能破解养老难题,让老人安享晚年。
鉴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目前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三种社会主流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最普遍、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养老方式,既可以避免老人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又可以方便子女就近探望照护。但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缺乏专业化、缺少辅助器具、生活不便等。
对此,国家出台政策进行引导,社区也进行了诸多创新。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百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为上了年纪的独居老人安装家庭养老床位,通过床带、手环和可视对讲等智能设备,实现对老人的24小时智能看护;上海江湾镇街道虹馥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开设了唱歌班、舞蹈班、气功班、环保班、智能手机班等各类老年社会组织和文体团队,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燕华花园社区建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居家养老服务站辐射该社区3个小区共92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既能享受到家的温暖,又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各地的创新之举大大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而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就是要交流总结各地社区养老的成功经验,推而广之,让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更快推进,早日实现全国城乡社区普遍达到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的目标。
老年友好型社区,顾名思义,就是要让老人生活得更舒服、自在。因此,一是要硬件、软件相结合。既要加强社区道路无障碍建设,对老年人住房的地面、如厕洗浴设备等进行改造,降低生活风险。支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医养结合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养老服务。同时,也要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组织开展适合老人的休闲活动,让他们老有所乐。
二是要共性、个性相结合。要关注老人的共性需求,提供健康、就餐、洗澡、就医等普惠服务,也要关注老人的个性需求,尤其对于部分特殊困难老人,要送服务上门,补齐养老短板。对于老年友好型社区,要有共性的标准,也要体现出各个社区的个性。比如,有的小区文化资源丰富,可以多提供老年文化设施,组织老年文化活动;有的小区志愿服务人员多,可以让志愿服务在养老中发挥更大作用。当然,老年友好型社区,对老年人是否真友好,还得多听听老人的心声,让老人说了算。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希望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使每一位老年人都拥有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