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过度包装不能止于通报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了对上海市不合格产品进行商品包装跟踪监督抽查结果。本次抽查了98批次产品,经检验,9批次不合格,其中1批次涉及欧莱雅黑精华礼盒因过度包装被通报。(2月15日《中国消费者报》)

  在我们的生活中,商品过度包装并不鲜见。化妆品、月饼、茶叶等商品往往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不少商家打着精美包装、精致生活的旗号,将产品包装得“金玉其外”,用来吸引不明就里的顾客。客观来说,出于功能性和仪式感考量,商品适度包装是应然之举,但实然情况是,“大盒装小物”“套娃式礼盒”等过度包装比比皆是、大行其道,不经济、不环保让人不容忽视。

  事实上,相关整治措施陆续在进行,但过度包装之风似乎难断其根,屡禁不止。从社会层面看,这是虚荣奢靡风气使然。“重表”是一些人表里观的部分呈现,折射到商品领域,容易被曲解为过度包装;加之商品行销需要竞争,互相攀比之下,商品包装层层加码。从商家本身看,是片面逐利思维使然。商品包装很多时候是商家的障眼法,看似精美的包装掩饰了商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操作,这种舍本逐末的行径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短期上商家是“赢麻了”,但长远来看,本末倒置、片面逐利之路必然难以行远。

  针对这一行业乱象,徒法不足以自行,监管需要到位。目前,我国已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多种商品包装的界线。以此为据,对生产商、商家等生产链条上的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监督,让标准真正执行起来。比如,在生产环节遏制,即严格按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生产商品;在交付环节把关,指导寄递企业规范作业,减少前端收寄环节的过度包装等。

  对消费者而言,焦点不在包装,而在产品。华而不实、表里不一的包装只是产品的外在修饰,不管是销售者还是消费者,都应重新审视买卖行为的内在价值,遏制崇尚过度包装的风气,自觉践行表里如一的产品观念和简约绿色的生活理念。                (庹亚男)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第A6版:聚焦广州高质量发展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汽车·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时尚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第T1版: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
   第T2版: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
   第T3版: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
   第T4版: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
奋力开创市场主体千帆竞发新局面
用好“微力量”改出民生“大幸福”
儿童智能手表不是“法外之地”
“只微笑不办事”是精致的懒政
别让“轻医美”成了“重灾区”
“毕业5年存款五千”有何不可
过度包装不能止于通报
扶持实体书店,赓续城市文脉
“等红灯打电话受罚”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