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读懂民生实事“新面孔”后的新需求

  1月9日,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对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无记名投票,差额决定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1月10日《广州日报》)

  十件民生实事已经走过13载。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不仅有食品安全、安居保障、就业服务、基础教育等“传统项目”,还有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扩大就医信用无感支付“先看病后付费”试点、推动全市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保征缴争议联合处置服务等“新项目”,在总体上内容颇为丰富。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新的起点,却永远没有终点。当下,民生实事之所以涌现出诸多“新面孔”,主要在于民生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痛点。譬如,在数字生活方面,广州今年十件民生实事就囊括了推动全市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扩大就医信用无感支付“先看病后付费”试点、建设“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多部门协同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保征缴争议联合处置服务、推动市区两级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等多个项目。

  这从一个侧面证实,数字生活正在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数据+”日益深入地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亟须在信息化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那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享有更美好的数字生活,已经成为今后发展民生实事的热点。

  满足新的需求,势必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在努力办好民生实事的同时,改革发展的动力也会愈加强劲。以“集中办、一站结”处置社保征缴争议为例,强化多部门协同,让响应群众诉求更迅速,办事流程更简化,办事效率更高。群众办事不必再多头跑、反复跑,是由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更高的政务服务来支撑的。这背后一定和精准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政务服务体系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分不开关系。又如,推动全市普及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包括编写出版3至8年级人工智能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虚拟教学平台,培养约2000名人工智能课任课教师等诸多目标任务。只有当教、学、考都发生深刻改变,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才会和教育深度融合起来。

  唯有改革创新,方能多措并举办好民生实事。新的一年,让我们共同以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把民生保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2023广东两会·热话题
   第A4版:2023广东两会·在现场
   第A5版:2023广东两会·特别关注
   第A6版:粤韵周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都市新闻
   第A13版:经济
   第A14版:广东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文娱·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强链”项目谋篇 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读懂民生实事“新面孔”后的新需求
“只赔运费”,合理否?
“永远吹冲锋号”,振聋发聩!
守护舌尖安全需多元共治
警惕积分抵扣式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