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言
新年伊始,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产业发展重点,其中以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强链”项目正加紧部署,以进一步强基础、锻长板,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力。(1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河南2023年谋划推进50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山东青岛2023年363个重点建设类项目中24条产业链项目共297个;2023年广州将谋划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达472个,占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近一半……机器轰鸣、塔吊运转、车辆川流不息,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让市场信心回升预期向好,吃下“定心丸”;一个个“强链”项目谋篇布局,则为高质量发展厚植优势积蓄动能,启动新引擎。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重大项目向来被视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方面重大项目自身体量大、投资规模大,在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效果显著,另一方面,重大项目往往是行业“领头羊”,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调整优化结构、带动产业升级。因此,各地都将重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定,有助于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挑战,对稳增长增信心意义重大。
重大项目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场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想要跑到最后、笑得最好,既需要强基础、补短板,更要锻长板、增优势。既要抓当下发展,更要重长远布局。当下各地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多着眼于先进制造业的延链补链强链,致力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正是应时之举。2023年广州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大力实施“强芯”“亮屏”“融网”“智车”等工程,全年安排产业类项目超800个。这些“强链”项目的带动,必将全面提升产业链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速。
抓好重大项目,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广州近年来着力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重点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方案”措施,为全国、全球企业来穗投资发展提供贴心称心服务。优渥的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强大“磁场”,也推动了大项目、大投资、大企业、大平台的集聚。
抓好重大项目,要聚力营造创新生态。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伴相生。不少重大项目都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营造研发、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环节相互支撑的创新生态,对于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意义重大。要加快推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深度协同创新;要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要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积聚;要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只要牢牢抓住重大项目“牛鼻子”,推动一批“强链”项目落地见效,让产业链条做强做大,我们就一定能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聚集“进”的势能。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