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谨防逗娃变“虐娃”

  近日,有记者注意到,为了拍摄获取流量,一些家长拍下孩子情绪崩溃哇哇大哭的瞬间,甚至故意用言语惹怒孩子或杀了吃掉孩子小心呵护的宠物。(1月3日《法治日报》)

  继萌娃吃播、带娃下厨房等奇葩“晒娃”之后,晒“虐心瞬间”的“逗娃”短视频悄然流行。诚然,看看孩子自然流露的童真,确实能让人感到欢乐,也容易讨人喜欢。然而,当目的不再纯粹,逗娃也可能变样成“虐娃”。

  正如所谓的“虐心瞬间”,大多出自家长之手——埋下伏笔(故意让孩子照顾螃蟹),制造冲突(家长煮了螃蟹),形成情感反差(让孩子在情绪失控之下吃螃蟹)。所作所为,流量是有了,但伤害也留下了。

  “被搞笑”的孩子,一点也不搞笑。“我只是和孩子逗着玩”,可对孩子来说,如何分得清楚什么是玩笑,何况个别家长还是拿孩子的安全感在开玩笑——在孩子陷入情绪崩溃的边缘反复横跳。而且,这些带有强烈情绪反应的玩笑,很容易给正处在心理成熟过程中的孩子造成心灵创伤。最后,孩子被消遣,亲子信任也被消耗。

  “被利用”的萌娃,其现象值得警惕。在文旅部出台关于相关意见后,借“网红儿童”牟利已被明令严禁。但眼下“虐娃”视频盛行,可见仍有个别人在钻空子,炮制所谓的萌娃虐心情景剧来规避条例。“啃小族”再换马甲重出江湖,值得警惕。

  对此,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及时补上制度空白,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压实平台责任。平台在做好内容审核前提下,还可以进行必要的内容分级,对于涉及恶意逗娃的短视频内容,要采取限流量、降权重、不推荐等方式控制传播范围,减少不良影响。此外,对于那些“导演”父母而言,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尊严,养成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式方法。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迎接广州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6版:要闻
   第A7版:都市新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广东
   第A11版:体育
   第A12版:文娱·闲情
   第DGA9版:东莞新闻
   第FSA9版:佛山新闻
   第SDA9版:顺德金版
打破隐性壁垒,让民营企业挑大梁
医院多建车位,纾解民生痛点
严打“借疫生财”
加力“瘦身”,让高校科研更强健
元宇宙花市,激发新活力
于沉潜之中,扬服章之美
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谨防逗娃变“虐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