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纵横谈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革新,选取全市18个镇街(片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开展全域服务治理。当前,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镇街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全域服务治理的试点实践为超大城市基层全域服务治理提供宝贵经验,也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提供若干重要启示。
坚持需求导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应充分尊重人的需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域服务治理理念的精髓,就在于将以物为中心的传统城市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服务治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设让老百姓满意的人民城市。
全域服务治理有力推动城市治理理念的创新。首先,全域服务治理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把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期待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次,全域服务治理是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务治理。它将城市视为生命有机体,把服务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贯穿居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和安居乐业全过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城管、大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由运动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的转变。最后,全域服务治理彰显出现代城市治理的包容性和温度。广州目前有近千万来穗人员,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已经成为广州城市治理的重点内容。全域服务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民参与,为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搭建有效参与平台,让城市治理的各类主体都发挥重要作用,并彼此协调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发挥协同作用
城市基层是市域治理的末梢和基础。近年来,广州正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将部分政府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以外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服务企业实施,让企业部分承担城市管理“大管家”的角色;通过盘活闲置公共资源和导入产业等方式,在政府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让企业自我“造血”提高营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全域服务治理有力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突破。提升民生工作质量,应改变过往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索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广州是市场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市场主体总量目前已突破300万户。市场主体活跃也给广州城市治理带来澎湃活力。全域服务治理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力量,让有资质的企业承担区域“大管家”的角色,允许其通过运营城市公共资源、参与有偿服务、导入产业融合发展等获得营收,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如何“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全域服务治理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市场规则制定和公共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能,拓宽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思路。
坚持数字赋能,用新一代数字技术注入新动力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尺度。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正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形态,全域服务治理巧用数字化技术赋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化繁为简,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全域服务治理有力推动城市治理手段的变革。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各项工作和任务最终都需要基层加以落实。让数字化全面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已经成为当下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条新路径。为此,广州市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全域服务治理的顶层设计:印发《关于开展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在市、区、街(镇)三级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广州市城市服务运营协会,坚持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域服务治理打破传统城市管理的物理局限,让城市治理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无物管小区、老旧社区、城中村、农村等区域管理薄弱环节,覆盖到公共秩序维护、公共设施养护、市容环境卫生等管理盲点,实现全域精细化、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作者洪伟系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陈位志系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