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书俱老,是孙过庭《书谱》里的句子。
书,指的是书法。孙过庭将练习书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初期,初学者自然是不熟练的,是“未及”;第二个阶段,练习者容易在某个自己感兴趣或者有天赋的方向,加速练习。但长此以往,会有长短腿的现象,在某个方向突飞猛进,却因其他环节的薄弱而有隐患,孙过庭称之为“过之”;到了后期,懂得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技艺上融会贯通,根基扎实之余,境界也达到了“通会”的程度,孙过庭将这个阶段称之为“人书俱老”。
可见,孙过庭所说的“老”,并非年纪,而是指“会通”。一项技艺,能达到融会贯通齐头并进的境界,根基与技巧自然都是炉火纯青的,也就到了“俱老”之境。“老”是融通,磨去了尖锐与棱角,融合了众长,多了海纳百川的包容与理解。
“俱老”,也可理解为处世之道。
人在初期,大多数是“未及”的。涉世之初,懵懵懂懂,在很多方面都不熟练。早熟的人,毕竟是少数。在“未及”的阶段,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外面的世界,也探索内心的自我。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进入第二个阶段——“过之”。一个人在年轻时,不管是感情还是生活、工作,都容易出现用力过猛的毛病。在某方面用力过甚,忽略其他,短时间内看似效果颇佳,长期而言弊大于利。若要行得远,除了爆发力,更重要的还是持续力。而后者,往往才是成败的关键。要让自己达到可持续境界,就要做到孙过庭所说的“俱老”。当一个人不仅在某方面有特长与天分,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没有短板,能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就具备了持续前行的能力。这个阶段的“会通”,多了圆融与贯通,根基扎实,人与技艺也就达到“俱老”之境。
俱老,是书之大成,亦是人生境界。
(郭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