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蓑烟雨任平生

蒙华

  傍晚下班顺便去河堤公园散散步,碰到一位当年同读师范学校的女同学在跑步。我问:“你这么早就下班了?”“我这个月退休了。”女同学边跑边说,一脸欢快。我愣了一下,心生羡慕又无限感慨,原来我也快到退休的年龄了!

  忍不住回溯一下自己人生的上半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中师生,十八九岁的我们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走向社会,青春活力,意气风发,活跃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我满腔热血,一心扑在教育上,乐在其中。心虽有远方,但也安于眼前。平时真心教书育人,闲时用心读书写作,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一个人很难一辈子在一件工作上终老。

  当我以为能在自己的“舒适圈”一直待下去时,机遇来敲门了。26岁那年,市广播电台公开招聘记者。我一直喜欢舞文弄墨,想到趁着年轻还是要挑战一下自我,决定去试一试,结果成功了。进城履新,又是自己喜欢的职业,我十分满足,踏踏实实地工作,本以为就此干到老了。谁知30岁那年,因为“笔杆子”不错,被调去做文秘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不适应这种转变,工作遇到困难,情绪有点低落。既来之则安之,我说服了自己,咬牙坚持下来,一边向同事请教,一边总结经验。几年下来,工作变得得心应手。

  后来,我又变换了不同的赛道,还拾起搁置多年的文学之笔,续写着、记录着、欣喜着人生的每一个成长。我觉得一个人40岁~50岁这段时间,是事业的黄金期,有足够的经验累积,业务熟练,精力充沛,信心足决心大。

  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岗位不断变化尝新,事业不断面对挑战,有成功,也有失败,只要学会事上练,不断学习,及时复盘总结经验或教训,都会让人生厚积薄发,持续获得成长。后来许多时候诸多问题能迎刃而解,可能都与过往的经历有关。而无论工作和经历如何变化,有些成功经验是不变的,比如一如既往的谦虚、敬业和自律。

  年纪渐长,心境慢慢会发生变化,日趋平静。人过50岁后,我不再刻意取悦谁,也不回避该担当的事。工作更注重实效,更注意与同事的交流和感受,更珍惜彼此的情缘。不争不怨,不卑不亢。会想方设法给上进而有能力的年轻人以机会,让他们“人尽其才”。

  这几年,我利用闲暇时间,将年轻时开始写的散文结集出版,圆了一个“文学青年”的梦,甚是欣慰,我想,我还要继续写下去,把这个年轻时的梦做下去。

  如今的我,更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喜应酬,不喜热闹。耳顺了,包容了。陪家人的时间多了,不再与爱人拌嘴,不再为孩子生气。我喜欢一个人散步,感受四季景物变迁;我喜欢喝茶,发呆或与自己对话;我喜欢闲时静静地看书和写作……自己喜欢的事,能带给自己真正的心安。 

  人的一生,亦长亦短,有起有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年纪越大,越懂苏轼这句词的心境。充实而忙碌的职业生涯已近尾声,没有悲伤,唯有坦然,“鬓微霜,又何妨!”人生每个阶段都各有精彩,往后,我将开启一段“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日子,随心随性,“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经历了乐观、悲观,现在这算是达观了吧。

  简约生活,做简单的自己,我想,这便是人生下半场的基调吧。        (蒙华)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体育
   第A6版:文化·闲情
   第A7版:这一周
   第A8版:广告
66件名家书画亮相广州
探索“生命的风景”
“跨越太平洋”展现早期粤籍留美艺术家群体面貌
机遇可求
一蓑烟雨任平生
俱老之境
浈阳峡日出云海
找个人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