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打通无障碍“最后一米”

  城市无障碍设施的普及让更多残障人士能够走出家门,而在家门内,残障人士如何更有尊严地生活?近日,在广州荔湾区,一场用技术手段为视障人士消除数字鸿沟的行动正在开展。(9月7日《广州日报》)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标尺,不仅测量着社会文明高度,也检测着一座城市的温度。近年来,我们身边无障碍设施的日渐完善是有目共睹的:盲道多了,“断点”少了;地铁里可供轮椅人士搭乘的升降梯多了,无障碍卫生间改善了;电视中配备手语主播的节目多了,不少城市还出现了帮视障人士“看”电影的无障碍影院……

  如今,无障碍环境建设已向纵深推进,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如,从早期主要聚焦无障碍设施,逐渐向居家生活、公务服务及信息交流等方方面面扩展。以广州为例,近些年大力推动残障人士家庭无障碍改造,提高残障人士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自尊、自行、自立生活,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此次荔湾推出“帮帮看家”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便为视障家庭派发智能语音电饭煲,方便视障人士煮饭、煲汤。再如,从早期注重“面”,逐渐向关注“点”发展。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正在被“看见”:听障人士与人交流,有了支持手语与语音的转换设施;视障人士坐公交车,有了公交导盲服务系统;残障人士出行,有了标明所有无障碍设施的无障碍数字地图……而所有的新趋势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打通无障碍“最后一米”。

  从各地的实践可以看出,在打通无障碍“最后一米”的努力中,科技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如广州东升医院推出的手语翻译机,可以将手语同步转化为语音和文字,帮助听障人士与导诊员、医生无障碍交流,让听障人士看病不再难。而要让科技更给力,需要更多力量加入进来,从残障人士的需求出发,研发、推广和应用更多无障碍技术与产品,打造更为便捷、更为智能的无障碍环境。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障碍可以通过借力科技来清除,而有些障碍只能用心用情来“跨越”。仍以残障人士家庭无障碍改造为例,要走进他们的家里,用心聆听他们的需求,根据每个个体的状况、居住环境等量身打造个性化改造方案,并且根据实际使用体验对方案进行优化。总之,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社会有爱无“碍”。     (胡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喜迎二十大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A6版:听总书记的话
   第A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深锐周刊
   第A12版:深锐周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生活周刊·时尚·闲情
   第A15版:生活周刊·地产
   第A16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SS1版:时尚荟
   第SS2版:调色板
   第SS3版:时光计
   第SS4版:专页
   第T1版: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T2版: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T4版: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乐见传统文化加速“破圈”
微评
中秋文化大餐让惠民成色更足
呵护“夕阳红”
欲彰公德,必明私德
培养更多新时代“大先生”
打通无障碍“最后一米”
“官方带娃”,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