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用伦理涵养科技“暖”实力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

  科技伦理,听起来高冷,我们不妨从生活情景中感受它: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诱导沉迷……科技一半烟火温情,展现出便利生活之暖;一半专业高冷,冷在可能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让人爱恨交加的技术应用,人们用公共政策划定其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在一个又一个领域拉起红线,这才让科技愈加展现出“暖”实力。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勇闯“无人区”,我们需要进行更有预见性、更加系统地治理。这是科学技术从个案治理到此次从根源发力的意义所在。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划定了底线。

  对科技讲“伦理”,要尊重人性。近期看一档节目深受启发。节目中提出一个辩题:离世爱人的记忆该交给AI吗?一方的观点是应该,理由是科技发展的目的在于弥补遗憾。时光会流逝,照片会泛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如果此时有AI,就能留住回忆、修补遗憾。另一方的观点则是不该,因为逝者不是在逝者的记忆里活着,而是在爱人的记忆里活着。正如苏轼在诗中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道尽了爱人离世的苦楚,但他面对“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的梦境时,犹能克制感性,作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理性判断,我理解,也是因为自知若深陷入其中必然无法正确面对后面的人生。这就是科技伦理要回答的“两难”问题。若AI为了弥补一个遗憾而造成另一个遗憾,那它并非伸出援手,而是二次伤害。科技伦理治理中,审查、监管机制的完善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系统地预见、权衡和处置科技前沿的伦理冲突,对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做足预判,谨防有人不小心冲进伦理“禁区”。

  伦理引导“科技”,要回应时代。面对新发明,我们或多或少有过“因为不懂所以害怕”的心态,如古代曾视外科手术为邪术。因此科技伦理治理也要重视以具有前瞻性、负责任和审慎的立场对待新技术,尤其是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极具争议的技术广泛应用时更应如此。换言之,它不是为了让科技不再前进,而是为让科技更好地进步,使我们平滑地步入与科技共舞的舞池。

  科技向善,伦理先行。从科技“无罪”“中立”到“向善”,我们对待科技态度的变化,恰恰印证了科技进步的意义。既然增进人类的福祉是科技发展的目的,那么在价值判断的维度来保障沿着这样的轨道往前发展,必然能激发科技展现更多“暖”实力。                  (刘冉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面整改 出新出彩 4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关注东航客机坠毁事故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大湾区观察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体育·文娱
   第A15版:健康周刊·百科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坚持动态清零,重在科学精准
守护工业遗产,呵护广州记忆
教育的“步调”
“天坑专业”靠什么正名
“知假售假”当一网打尽
微评
用伦理涵养科技“暖”实力
管住“悟空保”,须常念“紧箍咒”
莫让“云养”成为“对韭当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