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及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6项工程。会议强调,要聚焦解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重点、精准施策,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找准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力点,不断完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促使全民科学素质获得普遍提高,高素质的创新大军才能把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激发出全社会应用创新成果加快发展的强大能量。“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坚定不移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奋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中勇当排头兵的关键时期。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要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方能助力广州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科学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意味着,要以更加体系化精准化的手段打造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实施方案》部署6项重点工程,旨在构建主体多元、途径广泛、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通过实施一揽子体系化建设举措,科技创新资源更有效地向科普资源转化,科普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科普服务日渐均衡化、广覆盖,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参与前沿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便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有人说,科普的关键在于“普”。换言之,有效传播对科普至关重要。尤其在移动互联时代,知识的传播正在经历从“人找知识”向“知识找人”的转变。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公众才能具备明辨是非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知识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从这层意义讲,科学普及所普及的并不局限于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基于此,《实施方案》突出科学精神引领,提出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当公众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普遍获得提升,全社会便能够聚合起科学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