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列进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
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
主持人:许晓芳

  高品质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如何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期云桌会邀请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建言不断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图景。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黄健源、何道岚、徐雯雯、许晓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龙成通、受访者供图

  出台更多举措礼遇志愿者

  主持人: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需求,让群众拥有看得见的获得感之外,各位认为要如何让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也实现有梦想、有追求、活得更有尊严的获得感?

  黄细花:如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活动的需求,我认为,可以制定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关奖励或礼遇措施。出台更多礼遇志愿者举措,全面提升志愿者获得感和认同感,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来。例如,可制订优秀志愿者激励办法,达到一定服务时间且信用良好、无违法违纪记录的,可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优待或礼遇。

  进一步优化志愿者注册登记流程。综合考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人群以及老年人等群体的实际情况,在实名认证方面,建议借鉴健康码查询、医保服务查询等的先进做法,增加微信授权直接认证的方式,简化注册流程。

  鲁晓明:要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需要我们改变仅仅把老年人作为赡养对象的理念,要充分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尊重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实现老有所为。

  随着医疗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身体机能远远好于过去同年龄的人。因此,老年人可以在退休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身体情况去选择再就业,既能增加个人收入保障生活品质,也从精神层面提升生活的获得感。

  孟丽红:要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落地及执行,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能力、硬件质量,引导社会正面宣传,提高职业学校社会评价。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规范职业学校管理,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多管齐下,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

  此外,也还可以结合各省份经济情况、特点打造适应本省、本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及教育品牌。

  建设社区体育15分钟生活圈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在各位看来,应该在哪些方面持续解锁人民群众的需求“密码”,为群众把实事办实、办好,以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熊水龙: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汽车大国,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我国充电设备的发展步伐必须跟上人民群众需求的增长速度。我建议,各类高速服务区、加油站按一定比例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此外,政府对商场、小区停车场以及私人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进行补贴,加大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普及。

  此外,应鼓励、扶持本地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发展。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优胜劣汰,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二要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黄细花:随着时代发展,老百姓的日子逐步富裕,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全民健身迎来热潮,但是“健身去哪儿”仍是个难题。社区健身是城市体育最灵活的载体,因此,围绕“15分钟健身圈”,打造群众身边的市民智慧健身(健康)中心,便成为破解群众就近运动难题的关键。

  我认为,应该加快建立与完善市民智慧健身(健康)中心场地设施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有效盘活及开发利用现有社区场地设施,推进社区体育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实现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到残障人士健身设施全覆盖。

  同时,强化资金引领,以地方政府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示范点,提高全民健身与健康融合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知名度与认可度,惠及更多普通市民。

  将食品生产经营诚信建设纳入金融税务等领域

  主持人:公共安全是每个公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涉及到公众生命、健康、财产等方面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民生。在各位看来,当前应该给予哪些民生安全问题更多关注,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如何做才能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吴列进:我建议,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推进食品企业分类监管,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将食品生产经营诚信建设纳入金融、税务、政府采购、招投标、土地、行政审批重点领域。

  同时,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结合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

  孟丽红:当前电动自行车成为人们近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要进一步加强电动车领域安全隐患的治理,我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型居住小区电动自行车驾驶、使用安全管理,另一方面,通过立法严格规定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明文规定住宅小区加强严格管理,小区电梯禁止电动车进入并引导智能化管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做好管控,杜绝电动车电池安全隐患。我建议电瓶车厂家通过一定的设计研发并从技术上论证、检验合格,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发生。而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巡查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

  李东生:良好的网络环境意味着自由和秩序并存。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我建议,国家要完善网络暴力的相关司法解释,针对打击网络暴力进行专门立法;加大对网络暴力责任主体的惩治力度,将情节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有效提升网络暴力应对的效率。

  将托育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

  主持人:“一老一小”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各位认为,应该如何通过为“一老一小”服务办实事纾解民生难题,增强民众的社会归属感?

  熊水龙:对居民住宅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正逐渐成为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为把握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加大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力度,我建议以各地大力推进的加装电梯项目为突破口,从全面建设老年友好社区,优化居家养老环境的角度,对于社区的公共空间、服务设施、标识体系,以及住宅的生活辅具安装等进行统筹考虑和整体优化。

  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先行先试,针对具备条件的城市,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将适老化改造作为民生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对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评估确定改造内容、资助与否、资助额度等,做好顶层设计,推动适老化改造工作逐步开展实施。

  标准化、规范化,是适老化改造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我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行业标准,对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内容、标准、质量、定价等方面给予统一规定,使参与适老化改造的企业有例可循。

  吴列进:当前,育儿成本高、带娃压力大,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我建议,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托育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托育服务的方便可及性。加强托育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托育人才队伍。同时,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加快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此外,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和方法,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民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等部门及组织要积极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形成长效、稳定的制度和做法。

  声音

  要完善网络暴力的相关司法解释,针对打击网络暴力进行专门立法;加大对网络暴力责任主体的惩治力度,将情节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有效提升网络暴力应对的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

  应该加快建立与完善市民智慧健身(健康)中心场地设施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有效盘活及开发利用现有社区场地设施,推进社区体育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实现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到残障人士健身设施全覆盖。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我建议,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推进食品企业分类监管,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将食品生产经营诚信建设纳入金融、税务、政府采购、招投标、土地、行政审批重点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列进

  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行业标准,对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内容、标准、质量、定价等方面给予统一规定,使参与适老化改造的企业有例可循。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

  要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需要我们改变仅仅把老年人作为赡养对象的理念,要充分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尊重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实现老有所为。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

  要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落地及执行,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能力、硬件质量,引导社会正面宣传,提高职业学校社会评价。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规范职业学校管理,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多管齐下,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

 
     标题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全国两会·大会堂
   第A3版:全国两会·广东团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第A6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7版:全国两会·云桌会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大湾区观察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第A15版:文娱·闲情
   第A16版:广东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