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别犯傻,花钱不能洗白征信

陈文杰

  花钱就能“洗白”个人征信报告?当你的个人征信报告上有逾期信息时,看到这样的广告,你会动心吗?

  在社会越来越看重诚信的当下,一纸征信报告不仅直接体现个人最基本的诚信状况,而且关系着每个人和企业的金融生活。不法分子正是抓住部分人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故意混淆征信修复与征信异议的区别。然而,这些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的业务大多是材料造假、伪造证明、欺骗银行。轻信于他们的消费者,非但不能修复征信记录,反而可能被骗财,泄露个人信息。

  实际上,所有征信修复都是骗局,且为非法。征信修复骗局频出,本质上是反映人们愈加重视个人的征信状况,希望自己不会因为偶尔的逾期或误操作留下“案底”。另外,一部分没有合理负债的金融消费者,也迷信这些“征信修复”所画的大饼——逃避本息归还,不会被催收或起诉。对征信政策法规不了解,同时又存有侥幸心理,这些都是不法分子能够屡屡得逞的主要原因。

  有需求才有供给,有痛点才有骗局。“征信修复”仍有“市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相关征信异议申诉有着不小需求。而这部分需求常常还难以得到满足,成了痛点,这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因此,相关监管部门要出台专项办法,加大针对“征信修复”“代理投诉”打击力度的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适时地为金融消费者“补课”,比如银行等机构,对于一些非恶意逾期的行为,采取柔性化管理,多提醒、多沟通,尽量避免出现不良信贷记录情况。作为错误需求的源头,消费者也应爱护好自己的“第二张身份证”,养成合理借贷、量入为出的习惯,不要过度借贷、盲目借贷。要明白,花钱洗白不了征信,切莫因小失大。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守护广州 有你有我
   第A3版:守护广州 有你有我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冬奥中国年
   第A11版:冬奥中国年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深度
   第A15版:广东
   第A16版:文创·闲情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服务业提速,助力制造业立市
冰雪运动不“高冷”,离不开专业支持
冬奥志愿者,让青春闪耀
王濛解说,见证专业的力量
透过60页PPT看到了“问题意识”
药品集采,采出幸福感
别犯傻,花钱不能洗白征信
“棒打鸳鸯”戏码不该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