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使得中国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越烧越旺,就连看似十分“高冷”的冰壶比赛,也被玩出了“民间花样”。近日,一场“万物皆可冰壶比赛”就在社交平台上开展得如火如荼,有人用手鼓挑战,也有人用黄瓜和冰块制成冰壶,各种别出心裁的自制冰壶视频让网友们看得大呼过瘾,不仅合力将话题送上热搜,也不吝留下“金牌颁给你”“冰壶界天花板”等赞美之词。
是天时、地利与人和成就了这股冰雪热情的迸发。我国是本届冬奥会的东道国,北京冬奥会又适逢中国农历新年,此天时、地利也;赛场上体育健儿的精彩表现,不断点燃赛场外民众的冰雪热情,此人和也。人们欣赏到谷爱凌、苏翊鸣、羽生结弦等健儿在雪场上自由飞翔、在冰场中翩翩起舞,完全为冰雪运动之美所征服;人们感受到“滑冰奶奶”佩希施泰因等健儿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与坚持,为他们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打动;人们也迫不及待地将这股冰雪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参与,以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支持,以及对那些奋力拼搏的运动员的钦佩。
“万物皆可冰壶比赛”,只是这股全民冰雪热情的一个缩影。据媒体报道,谷爱凌夺金后,北京掀起“全民上雪场”高潮,某民宿平台上以“滑雪”为关键词的主题民宿实时搜索热度环比上涨了3倍。某电商平台的数据也显示,从除夕至正月初四,雪具等冰雪运动相关用品销量增长超过300%。这些数据无不表明,中国冰雪运动不仅“带动3亿人参与”,更在深度融入百姓生活。
而要让“冷冰雪”持续释放“热效应”,离不开专业支持。要向科技借力,打造更多专业场地,让所有地方的人一年四季都能玩冰雪运动。充满智慧的“黑科技”正在提供更多可能:一种金针菇般的旱雪毯,已在南方城市投入使用,其触感、声音和滑行感受能达到90%的真雪模仿度;一种凝胶冰雪新型材料,具有与自然冰雪几乎相同的视感和触感,能够制造“永不融化”的冰……更为重要的是,要多方合力,培养、输送更多专业人才,满足多元化需求。一方面,体育院校要加强冰雪运动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退役运动员以及众多“民间高手”等。要搭建平台,让专业力量走进校园,帮助青少年追逐冰雪梦想,让“冰雪一代”不断壮大,更多的人能如苏翊鸣般“翊鸣惊人”;让专业力量“驻扎”专业场地,为人们提供专业指导,助力冰雪热情持续燃烧;让专业力量深入社区,带领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冰雪运动,让冰雪运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