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告别劈柴做饭,农村老人才有“诗和远方”

  评论员观察

  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会上表示,我们不能够在最基本的需求没有保障好之前先去搞“诗和远方”,不能让城里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需求孤岛”,也不能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

  不让“农村老年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如此鲜活且接地气的话,让人耳目一新之余,从耳目直抵心窝,暖暖的。农村老人的生活境况被看见、被关爱,也说明公共政策越来越到边、越来越体贴,仅此一点,堪当赞赏。

  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村高龄老人吃饭问题如何解决,要从成因谈起。一些农村老人八九十岁高龄还要自己劈柴做饭,一果多因。内部原因一句话:空巢。晚辈外出打工谋生,留下年迈老人在家,他们不自力更生,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外部原因一句话:农村生活服务供给不足。就算农村老人“不差钱”,多数农村缺少餐馆、食堂、外卖,老人不劈柴做饭,一日三餐从哪里来?

  让外出务工人员回村照料自家老人?这个议题太宏大,一言难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要让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流,回到家乡农村就业,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得足够高,逐步拉平农村与城市的工资水平。换言之,就是在农村务工也能获得和在城里打工差不多的收入。这在当下不现实,未来也不确定。真有那么一天,城市缺人也不行,他们会用更高待遇来吸引人。

  可行之道在于服务,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的意思。欧晓理司长说,“一个社区如果没有服务的话,这个社区是没有灵魂的”,这句话也很有意思。对于城市而言,为小区注入服务“灵魂”或会容易一些,于广大农村而言,囿于各种条件,难度显然要大得多。因此,有人建议将城市社区长者饭堂模式推广到农村,保证农村部分老人的基本需求。

  办长者饭堂虽是一个好建议,但也不易行。城市办长者饭堂,可以拿财政去补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怎么办?就算地方负担得起,农村长者饭堂能否办得起来、办得下去,能否叫好又叫座还是一个大问题。从个别地区的实践来看,农村长者饭堂刚开张时,老人们图个新鲜,都去帮衬,慢慢地就懒得去了,饭堂也成了“鸡肋”。能够长时间坚持下来,办得红红火火的,并不多见。

  但困难再多也无损这一政策的温度。只要农村高龄老人的生存状况被关注到,只要公共政策的注意力瞄到了,局面就会逐步向好。很多以前不敢想、做不到的事情,今天也都实现了,比如覆盖全体农民的医保。对于不断改善农村高龄老人的境况,我持乐观态度。

  (练洪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第A3版: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最美广州奋斗者15
   第A9版:经济
   第A10版:冬奥中国年
   第A11版:冬奥中国年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都市新闻
   第A14版:大湾区观察
   第A15版:大湾区观察
   第A16版:健康周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智造”价值链
“粉衣小哥”刻画“好客中国”
“让孩子睡饱”不能听听算了
老将出征,只为热爱
倡导返乡就业不能只打“亲情牌”
让托育更好“发育”
治理僵尸车,迎着痛点去
告别劈柴做饭,农村老人才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