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就医“一码通”跑出加速度

  以往,到一个医院看病就要开一张诊疗卡,这些诊疗卡在医院之间并不通用,患者还时常遇到找不着卡的麻烦。为了解决“背卡就医”问题,广东在全省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宏表示,广东计划在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全省各级公立医院“一码通”。

  所谓居民电子健康码,是个人专属健康医疗服务二维码,贯穿于居民全生命周期,具有“一人一码、一次认证、一码通用”等特征。作为“健康身份证”,电子健康码除了免去“背卡”之苦外,还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下场景:面对一个正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我们要怎么才能让其不必忍着疼痛四处排队?面对一个自甲医院转诊至乙医院可能还要到丙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我们要如何让其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一些重复检查?面对一个自外地而来、完全不熟悉本地医院诊疗流程的患者,我们又要怎样减少其“适应障碍”?有了电子健康码,很多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而电子健康码之所以有望成为破解诸多就医难题的一把钥匙,离不开在广度与深度上的持续努力。先看广度。数据显示,目前,电子健康码已在广东2100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尤其是公立三级医院已全部覆盖。未来,不仅全省各级公立医院将实现“一码通”,还要打通各民营医院。再看深度。近期,广东将推广基于电子健康码的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功能。这意味着通过电子健康码,居民不仅可以到医院挂号、就诊、检查、取药、付费、检查咨询等,还可以查询疫苗接种史及核酸检测结果等。另外,预计到明年底前,广东居民就可以在电子健康码上查阅本人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报告、病史记录和就诊记录。

  健康医疗服务“一码通”正离我们越来越近。而要让这一天早些到来,我们还需在“融”“通”“细”这三方面下更多功夫。“融”什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已指明方向: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与金融支付码、市民卡等“多码融合”应用,在不同部门“卡”“码”可切换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互通、业务通办。实现“一码溯源”,不仅能为老百姓看病报销减负,也能对医疗就诊记录、费用清单、电子处方等进行有效监督。“通”至哪?目前,不仅是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也在推广电子健康码。推进电子健康码全国互认乃是大势所趋。如此,方能有效化解异地就医诸多难题,也有利于不断拓展健康码应用场景,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何为“细”?我们需要正视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存在的“数字鸿沟”障碍,在为“一码通”加速的同时也要“等一等”,合理保留传统的线下人工服务。唯有通过细心、耐心、巧心提升精细化水平,才能让“一码通”真正通,带给老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胡俊)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4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5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6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7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8版:廉洁广州
   第A9版:专题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要闻
   第A14版:要闻
   第A15版:评论
   第A16版:专题
   第A17版:要闻
   第A18版:专题
   第A19版:要闻
   第A20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21版:经济
   第A22版:体育
   第A23版:广东
   第A24版:旅游·汽车
   第FSA21版:佛山新闻
   第FSA22版:新区势
   第ZSA21版:中山新闻
减税降费,让市场主体“如鱼得水”
让就医“一码通”跑出加速度
警惕电诈“儿童盘”
用好“操作指南”助力网络消费升级
公共充电桩不能靠“抢”
微评
开放合作始终是国际主流
“稳”字当头,圆百姓安居梦
网购“造币术”的荒诞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