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把学分互认建成人才“立交桥”

  日前,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年会召开,释放出推动粤港澳三地跨校课程资源学分互认的信号。会议旨在促进“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应用,激发高等教育创新动能,深度推动粤港澳三地跨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和学分互认方面的发展。

  众所周知,学分是大学生考核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今,随着在线学习的普及,学分互认从考核端入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更好地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且,学分互认能够倒逼高校整合教育资源、改革办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尤其在人文相通、文化同源的粤港澳大湾区,借助学分互认推动大湾区教育合作,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为人才流动创造便利条件,提高人才产出质量,意义深远。

  发展创造之教育,方能培育创造之人才。《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一流教学资源推广应用计划,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开发建设面向粤港澳全体高校、自主运营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建设上线1000门左右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目的正是为了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和深度应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粤港澳高校集群发展,提升“人才高地”集聚效应。

  长远来看,提升学分互认的实施效果,需要持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当课程资源更加吸引人,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作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开放性的高校联盟,在推动资源共享、学分互认、互惠互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做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如何促使高校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更好发挥作用,值得探究。

  换句话说,提升高校的开放水平,强化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仍然任重道远。接下来,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完善校际合作机制,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充实优质课程,促进各高校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取长补短。学分互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必要和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职称评定、课程申报等方面工作统筹起来考虑。当高校教师获得更有效的激励,学分互认、课程互选将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杨博)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广告
   第A4版:评论
   第A5版: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
   第A6版: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国际
   第A11版:身边纸·体育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湾区
   第A14版:旅游
   第A15版:旅游·汽车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说政事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与时代同向同行 为人民抒情抒怀
把学分互认建成人才“立交桥”
回报300% 100%是骗局
表情包虽好,也别“贪杯”
写好教材夯实职教基石
过期食材“腐蚀”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