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奋不顾身的苍老,在岁月中微笑,放纵自己,继续骄傲。”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通过采访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用团队成员口述的方式,“复盘”了这位84岁的勇猛战士从去年1月18日夜驰武汉到4月8日武汉解封这81天里的辗转奔袭,在《广州日报》报纸和各新媒体端口上推出了43期、超过十万字的连载《南山战疫日志》。报道推出后,引起了海量转发,并于今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如果从第一次采访钟院士算起,我认识他正好十年了。这十年里,我写过他痛批阻碍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三块绊脚石”,写过他怒斥某些科学研究论文的“四宗罪”……有时他有新闻线索、需要查询相关报道,也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我。
去年疫情暴发,得知他夜驰武汉的消息,我们就意识到他将成为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标志性人物,很自然地要记录他及其团队战“疫”经历的想法。我当即联系了他的助手,拜托他一定记录好钟院士每一天的行程。报道推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组报道背后凝聚了无数幕后英雄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广州日报》近70年来几代新闻人铸就的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早在1996年,钟南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广州日报》前总编辑、时任记者李婉芬以《南山风格》为题,用万字长文报道了他的事迹。自此,“南山风格”名动南粤。《广州日报》用几代新闻人的笔,记录了一部英雄“炼成史”。而我,只是记录了其中的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