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从广州诞生,传遍神州大地。
广州为何能培养如此多“能办大事”的中小企业?在这里,一家家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办企业,走向“专精特新”的成功之路。成功背后,广州到底做对了什么?
三年来,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密集出台落地政策、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厚植营商环境沃土。聚焦企业所虑、所思与所盼,广州勇于先行先试、敢于自我突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成为“企业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开拓出一条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方晴、龙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王维宣、骆昌威
10月19日,全球知名IT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根云平台入选。
今年,广州市推进“链长制”工作列举了19条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初步名单,树根互联同样在列。
今年4月,广州开发区选派了首批中小企业“第一书记”进驻企业。23名年轻党员干部以“第一书记”身份深化驻企联企服务。
总投资1.5亿元的广州禾信质谱产业化基地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质谱仪器220台套、年产值达6亿元的产业化规模。
从“第一笔经费”到“一张门牌号”
广州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摇篮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克。
这是禾信质谱仪能检测到的原子质量的数量级。
此之为小。
因为这样的“小尺度”,禾信仪器质谱仪得以作为首个国产高端仪器,跟随“雪龙号”远赴南北极科考;创造中国大型尖端科学仪器出口欧美的首次纪录,让行业为之一震。
此之为大。
“今年我们又办成了一件‘大事’!”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振告诉记者。2021年9月13日,禾信仪器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质谱仪第一股”。
在“小”与“大”的辩证法中,周振用自己的创业经历,说明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路上,广州到底做对了什么。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年前。
2001年,在海交会的前身——第四届中国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上,一个年轻人充满信心地介绍着自己研发的质谱仪。他,就是周振。当时,质谱仪领域仍是被国外技术垄断的“无人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傅家谟院士听到后,两天便拍板决定,牵线搭桥聘请这位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周振博士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力支持他进行质谱仪研究。然而,创业初期,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难题。尤其是像质谱仪这样的“冷门”项目,创业者获得风险投资难,但持续创新又必须投入大量经费,资金缺口成为这个阶段的最大瓶颈,许多企业都会遭遇初创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死亡谷”。
“那时候很多人对质谱仪不了解,认为我肯定做不成。”周振坦言。由于国内质谱领域的长久空缺,打开市场之路漫长且艰辛,持续不断的科研创新几乎耗尽所有经费,摇摇晃晃成长的禾信仪器举步维艰。这时候,正是广州市科技局给了第一笔资金,让禾信仪器渡过难关。回忆起那段岁月,周振感叹,正是有了这数百万元的支持,为企业雪中送炭,禾信总算站稳了脚跟。“到现在,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达到数亿元。”周振说。
正是走稳了“办大事”的第一步,才有了后面的故事。不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广州所给予的“全方位”支持,早已不是用“给钱给政策”简单的五个字,而是打造出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样,摸不着却感受得到。
如今,总投资1.5亿元的广州禾信质谱产业化基地项目,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投产后将实现年产质谱仪器220台套、年产值达6亿元的产业化规模,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质谱产业化基地,推进国产质谱技术自主可控。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巨无霸”项目,差点“卡”在一个小小的门牌上。
“眼看就要贷款审批了,我们的门牌号还没办下来。没有门牌号,可能导致贷款无法批下来,阻碍项目进度。”该项目负责人、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蒋米仁说。如果按照正常流程,需要将盖章的图纸材料交给科学城警务室、联合派出所、区公安分局人口大队等多个部门审批,加上当时各部门防疫任务繁重、人手较少,办理门牌号预计需要1个多月。
企业有呼,政府必应!得知这个消息,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即刻联络协调相关部门处理。正是“信任审批”,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除核心要件外,其他材料在告知承诺书规定期限内补齐即可,一周之内即完成了门牌号审批事项。这不是特例,而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型审批模式。“事前监管”与“事中事后监管”紧密结合,通过大数据技术、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了行政审批的高效能。
从“头雁领航”到“群雁齐飞”
党建引领广州中小企业办成大事
党建引领,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政治保证。
党建工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大道越走越宽广。
今年4月,广州开发区选派了首批中小企业“第一书记”进驻企业。23名年轻党员干部以“第一书记”身份深化驻企联企服务,通过指导企业抓党建、谋项目、解难题,助力企业逆势突围。
然而,“第一书记”李永光第一次来到进驻企业时,却顿感被浇了一盆冷水。“来之前满怀万丈豪情,来之后发现还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李永光说。回想起第一次与洁特生物负责人见面时,场面一度有点“呛”。当时,对方一开口,“不是欢迎的客套话,而是先让我作介绍,语气中还夹带一丝不信任”。
说起这次碰面,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华也坦言:“‘第一书记’刚来我们企业的时候,说实话我有点担心。‘第一书记’是不是比党支部书记还大,来了之后会不会成了一把手,到处做指示。”
等到两人交流之后,李永光发现,袁建华是个直来直去的爽快人,这位年近古稀的企业家不了解“第一书记”是做什么的,担心是来公司抢权夺势,扰乱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我们来公司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添乱的。说白了,我们是希望拉近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距离。”李永光开门见山。
心结这才慢慢解开。
“我们企业一直是自己在闷头苦干,也希望跟社区和周边的企业多一些联动。”初来乍到,袁建华就给李永光提出了第一个需求。
李永光第一时间联系社区,邀请高校老师线上讲党课。“考虑课程设置时,我们希望能够真正为企业服务。”李永光说。课程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根据企业实际讲营商环境优化,指导企业什么情况下可以向相关部门请求帮助,政府部门又应该如何服务企业。
在李永光的带动下,先后有10名公司骨干员工递交入党申请书。同时,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公司发展,利用自己曾在生物医药企业的任职经历,帮助洁特公司完善内部监察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发挥政法干部特长,引导公司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实现党建与公司共同发展的目标。
“党建工作的目的,为的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派驻明珞装备的“第一书记”李林告诉记者。进驻明珞装备后,她鼓励党员带头,针对智能制造、工艺改进等领域立项攻关。“明珞今年建成的广东省CPS离散制造创新中心,就是党员带头的攻关任务之一。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尝试,需要不断创新,为此我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政府服务的“全方位”而不“越位”,中小企业“强链补链”造就的“创新生态”,党建引领为中小企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广州始终走前列、拓新路,为“中小企业办大事”营造最优环境。正如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所言:“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体,政府要全力做好服务,也要‘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这就像给火箭发射准备最好的发射场,点火、腾空、到太空遨游的任务,留给企业去完成。”
从“自主谋发展”到“助人建平台”
广州中小企业强链补链打通发展“创新链条”
完善的创新链条和创新生态,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坚实基础。
10月19日,全球知名IT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报告》,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根云平台再次以唯一一家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身份入选。
这家坐落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的创业公司,仅仅花了6年时间,就成为世界顶尖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今年,广州市推进“链长制”工作列举了19条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初步名单,树根互联同样在列。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跟国外起步差不多,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消除了技术恐惧症,所以敢在世界舞台同台竞技。有些东西只要敢研发、敢突破,就能做成。”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告诉记者。
“帮忙不添乱!”在贺东东看来,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燃料。在广州几年,企业深刻体会到广州优良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效率很高,各种政策领先出台和体系完善,率先形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从初创企业到链主企业,树根互联也开始反哺“广州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创新生态。
一台传统的烘干机,需要花费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让来自广州的小微企业温伴公司很头疼,花了多年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明明能将农民的水果烘干成果干,为农民增收,却卡在了高昂的烘干机购买资金压力及高昂租赁费上。对于这家小微企业而言,传统的租赁模式又无法保障回款的及时性,于是,他们找到了树根互联,下了一张2万元的订单。
安装上传感器,接入云平台,树根互联将门店中烘干机设备接入根云平台,以低门槛、低成本、高可靠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烘干经济共享新模式。据统计,当烘干机的承租率在70%时,第13个月就可以回本,同时还能对设备故障进行提前预警与预测性维保,以及远程诊断,提高维保效率约30%。
“作为中小企业,要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成为龙头企业相当不易。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市场,用产品和机械化等去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贺东东坦言,树根互联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解决“将从大企业所获得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传递给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问题,并形成一个良性机制,拥有可行的商业模式。
像树根互联一样,广州已经有越来越多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反哺生态,在“断链点”“卡脖处”钻牛角尖,一个企业填补一个小断链点,一项技术填补一个小空白,成为创新链条上一块不可或缺的关键拼图。广州则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为广州培育更多能办大事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