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四五”广州提出
建成国际一流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指标:
数字产业:
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数字转型:
开展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带动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培养十万名数字化转型产业人才,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向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跃升,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定制之都”。
智慧城市:
“十四五”期间投资918亿元推进智慧城市工程建设,其中数字基础设施投资740亿元、数字融合应用投资178亿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也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单独成章。未来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路线图更加明晰,数字中国建设将加速推进。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广州数字经济气象万千。
“十四五”时期,广州仍将加快数字化发展,成为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智慧之城”,并为“数字中国”蓝图添上绚丽一笔。
筑牢数字底座
保障“新基建”行稳致远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广州紧紧抓住契机,全面提速“新基建”,夯实高速互联和智能控制的基础能力。
除了拥有全省最多的5G基站,广州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唯一一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城市。可靠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实现工业全要素、各环节信息互通的基础。截至今年3月底,顶级节点介入二级节点达33个,累计标识解析量17.1亿,居全国首位。
广州陆续引进了树根互联、阿里云、航天云网、海尔科技、浪潮云等2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139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广州已经形成资源富集、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能够在多行业、各环节、全要素赋能的数字化转型供给资源体系。
“十四五”时期,广州“新基建”向纵深推进。5G独立组网的全面建设,将实现5G网络城乡全覆盖;“万物互联”工程则会加快部署物联网泛在感知设施,提升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网接入能力;千兆宽带逐步进入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和各类园区;国家超算广州中心系统将进一步升级,数据中心将向规模化、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基建正如火如荼,广州却保持着理性和冷静。因为新基建也可谓是“芯”基建,因为无论是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来支撑。
广州正努力在核心芯片、核心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筑牢“新基建”的地基。守得云开见月明,随着全省唯一一条12寸晶圆集成电路制造项目粤芯的投产,广州集成电路产业链被充分激活,广州造的国产芯片不断实现技术破冰。比如奥松电子完成基于3寸的MEMS智能传感器研发,启动6寸晶圆半导体生产线建设;泰斗微电子、润芯信息技术在北斗卫星芯片领域保持国内领先;高云巴半导体将国产FPGA产品产业化推进到车规级应用,逐步推动国内相关领域国产替代……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着力实施“强芯”计划,强化芯片设计优势,补齐芯片制造短板,以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等特色工艺芯片为突破口,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让新基建行稳致远,发挥更大效能。
培育数字经济
驱动千行万业蝶变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数字经济的价值已经从提高交易效率转换至提升产业效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根基深厚。广州数产融合的深入推进将产生倍增效应,不仅能将增量空间做大,还能向价值链顶端布局,为大湾区数字经济再造新优势。
当前,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故事正在广州不断上演。在智慧地铁示范站广州塔站,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在线监测,全天候感知重要设备系统运行情况;在增城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大棚和土壤里的摄像头和传感器随时采集着空气温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强、盐分等数据,达到对环境参数的精准掌控……
如今广州规上企业上云平台率超过40%,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也驶入快车道。截至2020年底,广州上云企业超过10万家,上云企业数量居于全国第一梯队。2018年以来,全市共70多个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发展工程、试点示范。广州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的第一梯队第一名。
“十四五”时期,广州将充分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在实施“智造计划”“定制计划”“上云计划”“赋能计划”的同时,广州还将支持传统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构建数字社会
实现数字红利全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来看广州的智慧教育。康有为小学的课堂使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电路串联实验,既让孩子验证各种科学猜想,也避免了器材损耗;郑中钧中学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推送不同的作业,实现差异化教学……广州智慧教育起步早,在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广州接下来将着力构建“互联网+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推广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探索发展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使人工智能教育在2022年覆盖全市学校。
来看广州的智慧医疗。市一医院跨越60公里连线越秀和南沙,完成了全省首例5G远程超声诊断;“广州健康通”小程序利用AI技术提供智能导诊服务,让患者精准就医;区域诊断中心可实现基层拍片上级医院诊断,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作为位列2019数字医疗城市十强榜单之首的城市,广州可谓全国数字医疗城市的“领头羊”。未来广州会继续提升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机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5G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诊疗、智慧保健等,并建设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节点。
来看广州智慧养老。广州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电子化申请服务,解决传统人工办理种种弊端;“平安通”则通过“智能终端+人工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援、GPS定位、咨询转介、心理慰藉、定期关怀、提示服务六项基本项目……今年,广州荣获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荣誉。在“十四五”时期,广州还将扩大智慧养老覆盖面,建立完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养老服务。
打造数字政府
推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广州的数字政府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广州市“政务服务”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考核在全国32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市政府门户网站在2019年度全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考评中评为优秀并居全省第一;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连续两年(2020年和2019年)荣获中国最佳政府服务热线称号,并于2019年在巴塞罗那拿下全球最佳公共服务金奖。
荣誉的背后,是广州持续用前沿技术来驱动数字治理创新,达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链追溯”的效果。
“穗好办”是广州主打的“政务服务品牌。广州以此全面构建了“网上服务指尖办、线下渠道就近办、服务渠道多样化、服务体验优质化”的多元化政务服务模式。目前已上线415种电子证照,涵盖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社保卡等30种个人高频证照以及营业执照、不动产权电子证书等20种法人高频证照,无缝对接省级电子证照系统。
广州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穗智管”。“穗智管”已对接业务系统100多个,汇聚数据超16亿条,形成城市体征数据项2500余个,基本实现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空气质量、重点水域质量、河涌水库水位和易涝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交通运力、森林防火、城市环境、重要工地等方面实时动态监测。
广州还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档案等公共支撑平台,已完成建筑施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上链工作。
“十四五”时期,广州的“数字政府”建设仍将再接再厉,聚焦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政务服务品牌塑造,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探索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新路径。
在数字浪潮面前,广州不仅“心中有数”,而且“手中有术”。未来这座智慧之城值得期待。
本版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王维宣、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