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探索了一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现场没有嘈杂的音乐,可十几名舞者的动作却整齐划一。原来,他们都佩戴着一对能够接受指定频段的耳机,通过播放器设定的频段号,所有耳机都能接收到同一首歌。
隔着采访屏幕,这群爷爷奶奶把全国观众逗乐了。乐完之后,是浓浓的敬意。
当广场舞成了“噪音公害”,这群爷爷奶奶率先做出了“让步”,值得一份敬意。
第二份敬意,应该给想出这个办法的人。以前,广场舞该不该跳总也扯不清楚。爸妈辛苦了大半辈子,跳跳舞怎么了?可张家孩子在准备高考,李家刚下夜班准备补觉,即使家里没有特殊情况,天天早一次、晚一次地被大喇叭吵几个小时也真够受的。静音广场舞一举两得,不仅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也尽可能保证爷爷奶奶们跳舞的体验。
第三份敬意,应该给那些见贤思齐的推动者。自从静音广场舞走红后,多地社区、物业为当地爷爷奶奶“下单”,配齐了静音装备。还有社区在此基础上做加法,在居民活动中心开辟了专门的舞蹈室,方便广场舞有声教学。广场舞从“清出去”到“请回来”,可以看见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正逐步为居民留出合理空间。
静音广场舞跳出城市的文明街景。广场舞之困,就是社会老龄化之困。基层管理者看到社会新形势下出现的矛盾,不回避、不推脱,在细节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
也有网友幽默地提议,静音广场舞还是白天跳比较好,若非要晚上跳,也得在广场上装个明亮的大路灯,的确,城市文明的提升需要不断细化、优化,但有这个例子做示范,相信一定能启发出更多基层精细治理的好办法。因为只要肯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