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一群欧美、日韩的读者看过中国的漫画后,在他国漫画平台上留言:希望尽快看到后续故事。有的海外读者还给漫画企业创始人写信,辗转表达对其作品的喜爱。这些来自海外的声音,成了国漫“再出发”的回响,被敏锐的媒体捕捉到。有媒体提出,多年来,中国漫画一直试图打入欧美、日韩等市场。如今再次出海,国漫能行吗?
当下讨论国漫“走出去”,情势已和几年前大不相同。早在2017年年底,我国动漫产业产值已达到1500亿元。根据某知名大数据分析公司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1月,中国互联网漫画市场月活跃用户为9600万。从业界反馈看,在一些漫画平台上,本土创作者数量是几年前的近百倍。受众群体和创作群体的增长,都让外界对国漫出海充满了期待。
那么,所谓“国漫出海”,输送出去的究竟是什么?这既包括产品,也包括版权和资本。但“国漫出海”显然又不止在产品、版权和资本上“走出去”。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命题。所以,有人感叹,国漫出海,表面是作品的竞争,其实是技术和资本的竞争。而回归根本,这类竞争的本质是人的竞争,尤其是产业人才的竞争。在这方面,国漫有潜力,但仍需深挖。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的动力机制,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如今,漫画产业和新兴媒体正在经历深度融合。这意味着,推广漫画作品的渠道拓宽了,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快捷了,参与产业生态的主体也更多元了。与日本漫画过去通过设立海外出版机构来实现“走出去”不同,现在“国漫出海”要适应互联网经济的潮流,发展新的模式。利用平台,漫画产业便能创造新的生态,汇集和深挖资源。时下,有的漫画企业利用平台集聚优秀作品,在国内广泛验证市场效果后再投放海外。有的漫画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剧情设计和人物设定提供专业建议。这些实践不断丰富“打法”,助力国漫产业强起来。
移动互联时代,“出海”更需要平台,而不只是“船只”和“港口”。可以说,互联网经济为国漫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率“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过去,“国漫出海”一度叫好不叫座,甚至赔钱赚吆喝。将来,“国漫出海”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市场回报,被更多的地域和人群所接受和喜爱。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