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校为地铁站名掐架,失了气度

张冬梅

  近日,西安两所高校因为地铁站的命名“掐架”了。据报道,西安市地铁14号线在西安北郊大学城设有一站。此站点距陕西科技大学南门和西安工业大学正门(西大门)都不远,拟命名为“西安工业大学站”。消息公布后,高校双方的争吵从线上蔓延到了线下,且因波及幼儿入托问题,引发热议。

  事件中的两所高校,关于地铁站的命名,双方各有其想法,也能拿出各自的理由:一方认为,距离同样近,周边高校多,单以一所高校命名不妥当;另一方认为,自己学校为地铁建设提供了土地、电力等便利,作出了贡献和牺牲。看起来,双方都有一定道理,而随着14号线即将运营,双方更是互不相让、争执不下。

  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地铁站名仿若一张名片,沿线高校希望能以自己的校名作为地铁站名,借此机会来方便师生、增加学校名气,可以理解。应该说,双方的“口舌之争”如果是在理性探讨的范畴内则无伤大雅,从地铁站命名公开征求意见的角度来说,更多人参与、多些意见也并无不妥,反而有助于形成更完美的解决方案。但高校因为命名权大打口水仗、互相指责,甚至“殃及”幼儿,实属不该。

  只是个地铁站名,有必要如此剑拔弩张?高校应当有高校的样子。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高校当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如果科研搞不上去、办学质量不高,即便拿到地铁站名,又能如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的知名度根本还是靠办学质量。给地铁冠上高校之名,就一定能提升学校美誉度、知名度吗?难怪有网友吐槽:“要是把这心思都用在教学上,早就研究出很多成果了。”

  此事件中没有赢家,两所高校互不相让的处理方式,既丢了高校的涵养、失了风度,亦不堪为学生的榜样。全国各地像这样一个地铁站关联多个高校的不在少数,为何别的学校可以和气一片、友好协商?高校之间出现争议,完全可以有更理性、更智慧的办法。作为邻居,两所高校假若能拿出“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气度,想必事情也不会发展至此。

  (张冬梅)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旅游
   第A15版:旅游·揾食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融入网络社会
让“红色广州”成为最闪亮名片
美丽广州
“基层陪会”形式主义之风当狠刹
“漫游费”哑巴亏吃到何时?
高职扩招,质量过硬才吃香
别让焦虑营销害了孩子
婚俗改革为爱情去“浮沫”
高校为地铁站名掐架,失了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