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22号线上一车站拟命名为“番福”,引起了争议。原因在于它与番禺一家环保科技公司“撞名”了。按照《广州市地铁车站命名规则》(下简称《规则》)的规定,地铁车站命名不得使用楼盘(小区)、企业字号、商标名称以及商业性建筑物(设施)名称。
一般情况下,地铁车站应按照区片名称、标志性公共场所(建筑物)名称和道路名称先后顺序,进行派生命名。没有上述名称的,由市民政局会同地铁交通经营单位根据征求意见情况确定命名方式。根据专家复盘的情况,当初参与站名论证的各方并不清楚“番福”与企业重名的情况,“番福”的产生过程符合相关程序规定。
“番福”之名,取自“番禺福地”之意。按照《规则》,地铁车站命名应当遵循“名地相符、指示清晰、用字规范、词语简洁”的原则,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特征。这意味着,地铁站名好不好用,关键要符合需求。归根结底,这需要交由公众来判断。尤其在缺少传统地名可参照的情况下,新站名更要符合公众的认知习惯。简而言之,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指示性强,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能够方便市民出行。
现在,命名工作因为争议“卡”在报批环节,怎么解决呢?虽然距离地铁开通运营时间不多了,但其实还有时间作出修正。据媒体报道,民政部在地铁站命名咨询的回复中明确表示,应当做好研究论证和征求意见工作,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通过补充研究论证和征求意见,反倒可以借机为新的站名扩大影响力、增强知名度。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从今后工作需要来看,启动站名修正工作也会为处置同类争议创造经验。譬如,候补站名的意见由谁来提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吸收公众意见,如何发挥好专家资源在研究论证中的作用,都有待实践来作出检验。这些做法和经验,有哪些需要纳入地铁车站命名规则之中,也都非常值得探讨和论证。此外,在后续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镇街和媒体需要协同配合,为妥善处理争议贡献力量,让地铁新站名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