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是时候给网约货运“补牢”了

  因给某网约货运平台搬家司机差评,用户遭遇了司机的“死亡威胁”;明明在平台上说好的价格,司机却私下多收费;一言不合,有的司机便用恶劣语气表露对用户的不满……随着新兴网约货运平台的兴起,一些问题随即暴露出来。

  前不久,一起意外悲剧,将网约货运推上风口浪尖,各种呼吁加强网约货运平台监管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中,有不少人提出,让网约货运司机像网约车司机一样,受到平台的监管及约束,不就好了吗?然而,眼下大部分的网约货运平台都把自己定位为独立的第三方信息中介,并在双方协议上进一步划清界限,“不是雇用司机之合约或租用参与车辆之合约的任何一方,亦与司机不存在任何挂靠、雇佣、合伙、合资或其他关系”。具体表现为,平台不会对每单抽成,司机只需交纳固定的会员费,即可获得平台提供的订单信息。由此见得,网约货运平台与司机,更像是渠道与客户,而这种类似弱加盟式的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弱管理”。这也是当下平台难以直接监管司机的症结所在。

  事实上,在网约货运市场迅速发展的当下,资本趋利的本性是乐见于“弱管理”,因为管得越少,成本也就越少。平台为快速扩张、抢占市场,压低成本看似无可厚非。可是,这不断压低的成本,却在无形之中转嫁为司机与用户之间的信用成本,且潜在巨大的失控风险。而一旦失控,代价可能难以预估。

  因此,平台的安全责任,不能简单地以“独立的第三方信息中介”等说辞,就撇得一干二净。网约货运司机的监管问题,还应从加强平台的监管做起,督促其强化相应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快设立法律法规,及时填补网约货运监管的空白,对其要有明确的定性及标准,方可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可借鉴对网约车的监管经验,比如,要求司机考取从业资格证、完善司机“信用管理”及应急处理机制等等,切实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

  是时候给网约货运“补牢”了,网约车“明鉴未远”,别让网约货运“覆车如昨”。 

  (陈文杰)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关注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有约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收藏·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尽快帮大学生补上“财商”这门课
完善地铁车站命名规则更重要
美丽广州
转变观念让老年人再婚不再难
岂能让“盗墓教程”谬种流传
是时候给网约货运“补牢”了
反性骚扰需清除模糊地带
“熊猫专列”还可以更多些
筑牢“限消令”堵住老赖出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