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正视老人的代步车需求

  近日,《北京日报》针对老年代步车问题调查发现,一方面老年代步车因乱停乱放、飞线充电、违法行驶等问题遭到大量投诉,另一方面它又承担着老人代步出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现实需求——老年代步车,管和不管都难。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看,“两难”分别是谁为难。如果“一刀切”不准老年代步车上路,那么一些老年人买菜、看病、接送孩子就得另寻他法,可能给老年人带来出行不便;如果允许老年人使用代步车,那么路上的其他车辆和交通执法部门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可能给机动车主和交通管理者带来麻烦。也就是说,并非代步车让使用者“两难”,而是面对使不使用都带来社会问题的一个商品,各方如何解决争议。

  不要求老年人让步,是答好这道题的关键。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合理正当,应该得到充分满足。一方面,要看到乱停放、充电隐患、挤占机动车道等乱象背后的规划缺位,变堵为疏。比如为代步车登记备案、规划停车位、装充电桩,在有条件的区域划定专用车道,引导老年人合理使用代步车,或者无缝衔接其需求、帮他们平滑地度过过渡期。另一方面,在不合适使用代步车的主城区和主干道,要能提供可替代方案,充分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如短期内开通定制公交,让接送低龄学生的老年人与上班族错峰出行;长期规划中完善交通设计向公益倾斜,用好微循环等方式解决老年人出行刚需。此外,还要严厉整治冒着刚需之名违法“拉活儿”的行为,引导合理使用各类出行工具。如此各得其所,尽量保障多方的应有权益,才可能化两难为双赢。

  老年人代步车之困,具有普遍意义。老年人摔倒在马路上,撞者扶还是见者扶?老年人不会用智能产品,是让老人学一学,还是让社会等一等?当老年人需求与社会节奏不一致时,谁“理所应当”退一步?这些问题之所以面临“两难”尴尬,本质上都是以非老年人视角,认为老年人“不合时宜”的需求是一种拖累、负担。然而,一个美好社会的温情,就在于“弱者”不必让渡权益,甚至得到加倍的呵护。

  让社会进步,从不要求老年人让步开始。平时我们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它的双重境界,一是优待自家的老人,二是营造尊老的社会环境。时代向好而变。若能以同情之心,平等尊重对待每一个人,便有可能升华出第三重境界:把长者的问题当成自己年长时遇到的问题。将心比心,方能答好这个问题。               (刘冉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体育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廉洁广州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旅游
   第A15版:旅游·揾食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让文化遗产在活化中被珍爱
蓝领评职称,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
美丽广州
把“炒房中介”好好查一查
让“刀把子”里的蛀虫无处可逃
别在长城刻下“骂名”
珍惜粮食,从教娃娃晒谷抓起
整治指尖形式主义,减群只是开始
正视老人的代步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