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干部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高度赞同,但对将微信工作群“解散了之”、单纯压缩数量并不十分认同。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建群时一哄而上,减群时搞“一刀切”,“指尖上的整治”出现了另一种形式主义倾向。
工作群是表,形式主义是里。一味地减少工作群数量,不仅不能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反而容易滋生新的形式主义问题。比如,有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群少了之后又有了新问题。整合过后的工作群内容更丰富了,发布的消息更多了,有时信息太多还得“爬楼”找“干货”。
平台本无错,善用才是根本。微信只是一种网络社交工具,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要重视量的控制,更要抓质的提升。整治重点应放在工作群发布内容规范和“群规群矩”上,工作群就要有工作群的样子,多讲“干货”,少说废话,让工作群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沦为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
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出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究其根本还是线下形式主义频频冒头。建立微信工作群,本意是为了方便基层干部联系群众、落实工作。但有些工作群却变异成了“政绩秀场群”,个别基层干部热衷于“群里一声吼,省得下去走”,将“群里安排、群里回复、群里指示、群里调研”变成了工作常态;以转发图片的方式代替实地调研,将脚踏实地的工作变成了“一拍了之”。长此以往,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浮夸和形式主义盛行,害莫大焉。
掐掉“指尖形式主义”还得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少一些“行政群”,多到群众中调研,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而不能“在群中布置工作”“在群中听取汇报”。如此才能将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工作群方便沟通、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作用。
说到底,无论是微信群布置工作,还是召开传统会议,各级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祛除作风积弊,实干、求实的作风才会激荡在工作的每个环节。 (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