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年轻的时候,自己算不算是一个“话痨”,但那时候,我年轻气盛,肯定比现在话多。最近这几年,我的话少了许多,少说多做,收益颇丰。我发现,在说方面养成两个重要的习惯,是一种生活智慧。
第一个习惯:三句话说不清简单的事情,坚决不说。在形式逻辑学上,三句话可以组成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单元,如果我用三句话还不能说清一件简单的事情,那说明我思考得还不够深刻,我的思维还不够清晰,那么,我更需要去做的,不是说,而是继续思考。
生活、工作中,见多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唾沫星飞溅了许多,却未必能听到半句新鲜、管用的话。我由此发现一个规律:脑子好使的人,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因为他能抓住关键,而脑子不好使的人,常常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因为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难免废话连篇。
第二个习惯:说了三遍的事情,还不管用,干脆不说。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我说的不完全正确,不能让众人信服;二是我人微言轻,说了等于白说。“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三遍,够多了,我已尽了“说”的责任,再说下去,就是浪费口舌,浪费时间。所谓多说无益,正是这个情况。
年纪大的人容易话多,成为“碎嘴人”,也许出发点是为对方好,但做法容易讨人嫌,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不好说话的“度”,或者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认识不到时过境迁,自己可能已经守旧落伍,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忍不住对儿女、对年轻人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如果已经出现越说越讨人嫌的情况,能做的就是不再说了,保持沉默,视而不见,让他人自己去闯荡吧。
古人有惜墨如金的说法,我想,惜言也应该如金。少说话,多实干。惜言是珍惜时间的一种表现,省下时间,保留精力,去做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