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这几天,《另一个“拉姆”》一石激起千层浪。前媒体人马金瑜自述多次遭受家暴的经历,引发全国关注。目前,青海当地警方、妇联都已介入并展开调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也就此事发声:家暴不是“家务事”,全社会都应“零容忍”。
“常常被扇得鼻青脸肿”“拳头不断砸在我的头上”……文章中的不少“情节”,看得让人“上头”,同情、愤怒之情油然而生。随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有关时间线、动机的质疑,再到马金瑜丈夫对家暴行为的矢口否认——在舆论发酵的过程中,公众的神经被一次次挑起,各种声音也愈发多元。应该说,真相自会水落石出,争议本身就有意义。至于事件中涉及的核心问题——家庭暴力,更是有待进一步关注、再多多探讨。
关注什么?复杂性。近年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深入实施,家庭不是法外之地、家暴绝非“家务事”等观念早已成为社会共识,越来越多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家暴只存在0和无数次的区别”成为广为流传的金句……成绩有目共睹,反家暴卓有成效——法院签发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越来越多,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进一步看清了这个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法律的武器有了,但有人还不敢用、不会用;观念形成了,但行动起来仍然顾虑重重;网络上各种金句直击人心,但它到底有多高的“转化率”?2019年底,全国妇联曾发布一项统计数据:家暴受害人要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35次,日积月累,可见隐忍仍是反家暴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如果将《另一个“拉姆”》视为一个案例,那它最值得讨论的也正是隐忍。如果连受过高等教育、曾长期在一线城市媒体工作的人,都能成为家暴的受害者,这恰恰证明,反家暴的复杂性。
复杂在哪?在隐蔽,在举证、认证,在观念、心理……一扇门内的故事,难为外人所知;个人的内心世界,更是“隐蔽的角落”。从诸多案例来看,“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仍大有市场,“为了孩子再忍忍”一次次给施暴者提供了“用武之地”……其实,凡是涉及婚姻、家庭的,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复杂,是正常的。正因为复杂,我们才更要正视,更要“简化”,更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到达率。比如对于家暴,我们一再强调“零容忍”。而最该零容忍的,还是当事人。反家暴,我们一再呼吁形成合力,而最有力的力量,还是受害者的决心、魄力。
忍一时不会风平浪静,退一步没有海阔天空。摆脱家暴,唯有从决心开始。借用马金瑜在演讲时的一句话:“你们要相信爱情,不要怕冒险,哪怕下一步是悬崖,不要怕,跳!”相信爱情,没任何问题。但如果已经知道前面是悬崖,不要怕,跑!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