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训班广告浮夸剧情何时休

  某培训班的视频广告里,一位妈妈不给女儿报班,反遭女儿逼问:“人家都是北大清华毕业的老师带队授课,你为什么不给我报?”近日,媒体曝光在线教育平台情景剧式广告浮夸、虚假,获网友点评:“终于有人管管了!还以为只有我看不下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训班视频广告变成了App里的牛皮癣,点开就是“清北名师”“限时九块九”“天呐!竟然还有人不知道”……无处不在的营销轰炸让人躲无可躲,边走边吼的浮夸剧情更让人头皮发麻。这些广告真的可信吗?大部分家长的心态是:我是不信的,可谁担保其他家长不信呢?别人给孩子报了名,我怎能不报?因此许多人打败了骗爹妈的保健品,打败了骗老婆的美容微商,却在培训班的浮夸虚假广告里缴费投降,成为了焦虑的“韭菜”。

  浮夸只是表象和手段,背后是浮躁的行业现状。近几年,在线教育迅速发展,各家机构竞争惨烈,甚至把家长的教育焦虑当成救命稻草,以“能割一波韭菜是一波”的浮躁心态,量产出一批“广告轰炸+传播焦虑+提供解决方案”的套路,以期快速滚大雪球。而且,九块九的小便宜只是“钓鱼”,这种培训班课程里多数都有二次推销,让家长继续报名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长期课程,即便转换率只有个位数,在巨大基数之上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更何况还有学员信息可以继续贩卖。

  广告表演有多浮夸,家长花钱就有多卖力,资本是“看客”,家长才是这场闹剧真正的“演员”。看似无脑的剧情总是不乏“愿者上钩者”,但家长不能让揠苗助长的心态被人利用,使孩子成为焦虑的牺牲品,让孩子相信靠努力而非靠捷径,远比幻想用钱砸出一个“神童”更加理智。

  有关部门也应该与家长、学校合力担负起浮夸、虚假广告“粉碎机”的责任,一方面针对教育类广告探索建立专门性法规和一键投诉举报平台。另一方面要在审核资质、教学监管以及消费维权等方面加大介入,及时研判鉴别、肃清市场秩序,提示防范风险,让培训班从“商品”回到“教育”的正轨中来。               (刘冉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2021广州两会·在现场
   第A3版:2021广州两会·在现场
   第A4版:评论
   第A5版:2021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6版:2021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7版:2021广州两会·热话题
   第A8版:牢记嘱托再出发
   第A9版:2021·平安春运
   第A10版:爱在广州 一起过年
   第A11版:2021广州两会·经济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湾区
   第A15版:健康周刊
   第A16版:收藏·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说政事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平安春运,人人都是守护者
别样的花市,一样的年味
美丽广州
改厕中的形式主义“臭不可闻”
别被“老人鞋”套了“孝心税”
培训班广告浮夸剧情何时休
让校园欺凌“人人喊打”
“智慧适老”要在细节上见真章
门牌“二维码”,重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