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师德考评落实,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须接受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达到一定学时、考核合格方可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并上岗任教。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师德、师艺、师爱,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备,其中的师德又是这一切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即便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如果师德师风不好,就不能算合格老师。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秉持立德育人初心、勤勉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良多。但与此同时,不良师德师风现象也不时见诸报端,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也充分说明建立长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是当务之急。
从2018年以来,教育部就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多部教师职业准则和规范,划定师德师风基本底线。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正是对此前多部准则的继续和深化,更是第一个全面系统部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
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要贯穿教师队伍建设的始终。比如,《指导意见》提出,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师者,人之模范也。”若要育人,先要律己。高校新入职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任教,正是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让高校教师回到育人的初心,在道德上率先垂范。接下来,还要做在日常、严在日常。在教师的考核评价、教师培训、日常监督与违规惩处等方面,严格师德师风要求,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师德师风违规通报曝光机制。
只有把功夫做在平时,从严从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广大高校教师以身作则、立德垂范、为人师表,让良好师德师风浸润人心、传之久远,起到春风化雨的“濡染”作用。
(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