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喜洋洋”“乐融融”何以成“顶流”

张冬梅

本文字数:1304

  全运看台

  “喜洋洋”“乐融融”已成新晋“顶流”!随着十五运会的热潮来临,周边文创产品也受到市民游客追捧。在广州的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目前每天都要补货,部分系列甚至已经卖断货。(11月11日央视新闻)

  “萌得心化了”“可爱到发芽”……事实上,早在十五运会开幕前,社交媒体上关于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种草”帖已经刷满屏,相关“二创”、话题、表情包满天飞,网友喊话商家补货的声音更是一浪接一浪。随着十五运会正式开幕,这对组合出道的“明星”热度居高不下。对此,有媒体发文称“这届全运会的第一个顶流出现了”。

  “两小只”为何如此圈粉?

  先看造型。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喜洋洋”和“乐融融”,有着圆圆的脑袋、扁扁的嘴巴、鼓鼓的肚子和心形的尾巴,凭借可爱的造型,成功击中了消费者的“萌点”。二者外观相似,却又各有特点,如白色的“喜洋洋”文静如“灵珠”,粉色的“乐融融”活泼如“魔丸”,因为白海豚在运动时血管充血会呈现出粉红色,所以粉色吉祥物“乐融融”更具运动属性。精心巧妙的设计、憨态可掬的形象,让它们一“出道”就收获了高人气。

  “喜洋洋”“乐融融”的走红并非偶然。透过这个“小切口”,我们可以挖掘出更多“出圈密码”——

  比如,超级展台。体育盛会历来是吉祥物“成名出圈”的良好契机。无论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熊猫“盼盼”,还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都曾成为当年的“顶流”。在多次与全运会结缘的广州,同样也是“爆款”迭出。1987年广州六运会以山羊为原型的吉祥物“阳阳”,2001年广州九运会以醒狮为原型的“威威”,成就了一代代人的经典记忆。如今,借助十五运会这个超级赛事展台,从惊艳亮相开幕式到激情活跃运动场,再到景观装置融入城市大街小巷,“喜洋洋”和“乐融融”正在掀起新的全民热潮。

  比如,文化基因。全运会吉祥物火爆背后,还有体育盛事与文化基因的深层共振。比如,选取中华白海豚的形象,所表现的是故土、家园、回归之意,激发“团结、奋进、拼搏”的精神认同;吉祥物头顶的“三色水柱”通过木棉红、紫荆紫、莲花绿巧妙串联起粤港澳特色文化意象,让地域情怀与文化共鸣交织激荡。可见,“喜洋洋”和“乐融融”已不仅仅是吉祥物,更是承载赛事激情、输出湾区故事、传承文化叙事的重要载体。

  比如,产业沃土。从赛事符号到文化浪潮,从体育IP到消费宠儿,全运会吉祥物之所以能破圈出圈,答案还写在这片文化创意产业蓬勃生长的热土中。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中国文创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尤其广东、广州文化产业基础好、链条长、人才多、生态优,从“创意—设计—制造—流通”全链条赋能,为吉祥物IP走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土壤。当开放高地叠加庞大市场,当岭南文创遇上广东智造,正催生“赛事+”的化学反应。

  眼下,十五运会带动潮玩文旅出圈,这股热潮正从线上席卷到线下,特许商品零售店人流如织,城市地标前的吉祥物装置引来游客合影打卡——传播热量、文旅流量正转变为城市“留量”、消费增量。对于承办城市来说,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赛事的盛典,更是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增长极,让赛事与城市、体育与文化、竞技热与消费热相互赋能,既是不可错失的机遇,也是一个重要发展命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喜洋洋”“乐融融”何以成“顶流” 张冬梅2025-11-12 2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