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打造“五环路径”,汇聚志愿力量

杨 成 胡 国

本文字数:2604

  开幕式上,“小海豚”引导观众参与互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珠江之畔,活力四射;南海之滨,激情潮涌。近日,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盛大开幕,广州赛区1.4万余名赛会志愿者与众多城市志愿者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青春朝气,点亮赛场内外,成为这场盛会中最具活力的风景线。

  志愿服务,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广州志愿者学院基于多年来开展志愿服务的培训研究和实践经验,提炼出“主动报名、考核录用、培训成长、实践历练、价值传播”的赛会志愿服务思政平台“五环路径”。从主动报名的热忱响应到考核录用的严格遴选,从培训成长的能力淬炼到实践历练的志愿初心,再到志愿精神的价值传播,“五环路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构建起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高效运转体系,更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彰显出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大思政课”的独特育人价值。

  第一环——“主动报名”激发价值认同、行动自觉

  志愿精神的传承,根植于内化于心的价值认同,生发于外化于行的行动自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招募启动以来,广州地区掀起报名热潮,从高校学子到退役军人,从行业精英到社区居民,万千身影汇聚,勾勒出志愿精神最动人的图景。

  广州赛区近7万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会志愿者选拔,这股热潮不只是情感迸发,也是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更是他们内心深处对志愿精神的高度认同。当年轻人把个人理想融入湾区盛事和城市发展的大局,报名行为便从单纯的“参与意愿”升华为“小我融入大我”的责任担当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报名热潮背后,映照出志愿精神在广州这片热土的深度扎根与蓬勃生长,也鲜活彰显着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志愿精神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

  第二环——“考核录用”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高质量的志愿服务,离不开科学规范的考核录用机制。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志愿者选拔坚持“优中选优”,涵盖语言能力、专业特长、社会实践、身心素质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既保证了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更彰显志愿服务的包容性。

  通过精准对接赛事需求与志愿者专长,广州赛区执委会为多语种人才、医疗技术骨干等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赛会志愿者选拔中,相关高校通过多轮笔试面试,深入考查学生的服务初心与综合素养。层层考核,是“筛选关口”,更是“价值导引”——通过明确服务标准传递责任意识,借助考察服务的经历来强化精神认同,兼顾多元需求彰显互助理念。这种“严标准”与“暖底色”兼具的遴选模式,确保每一位入选志愿者都能成为志愿精神的合格践行者,为赛事服务质量筑牢根基。

  第三环——“培训成长”锤炼志愿本领、责任担当

  志愿精神的践行,需要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作为支撑。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依托广州志愿者学院,精心构建了一套特色鲜明、覆盖全面的培训体系。在师资组建上,严选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初选培训、集体备课、试讲考核等流程严格选拔了75名教师组建“金牌讲师团”。在课程研发上,精心打造9门课程,涵盖政治引领、礼仪规范、服务技能、应急处理、团队协作等重点内容。在方法创新上,创新运用心理学工具构建志愿者胜任力测评模型,通过科学测评优化岗位匹配,构建起特色鲜明、覆盖全面的培训体系,让志愿者在系统化培育中实现能力与精神的双重成长。

  经过精心筹备和精细执行,广州志愿者学院已在广州地区47所高校的61个校区,圆满完成1.6万名预录用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并顺利完成2350名开幕式志愿者培训、1300多名赛会志愿者骨干培训和2000多名城市志愿者骨干通用培训。这套体系不仅为赛会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更提炼出一套彰显广州特色、融汇湾区经验的志愿者培训模式,为今后大型赛会贡献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第四环——“实践历练”磨砺志愿初心、奉献精神

  实践是志愿精神最生动的课堂。培训合格后,广州地区众多赛会志愿者及城市志愿者主动请缨,投身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提前赛的志愿服务岗位中,用青春担当诠释“为你,更精彩”的服务承诺。

  在开幕式及比赛中,志愿者的身影汇成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远端集结点的志愿者热心为观众提供暖心服务;外场志愿者热情欢迎观众有序入场;中场志愿者精准指引观众快速就座;看台区志愿者细心服务引导观众文明观演;后勤保障志愿者在志愿者之家为前线奋战的志愿者提供餐饮、医疗、心理关爱等保障。

  岗位有别,奉献无别;职责不同,精彩相同。赛场内外,志愿者既面临高强度服务的挑战,更在每一次付出中收获精神的淬炼与成长。他们在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更加直观地领悟志愿精神的核心内涵,在担当中坚定志愿初心,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五环——“价值传播”放大育人效应、参与激情

  志愿精神的生命力,在于传播与延续。在十五运会开幕式志愿者授旗仪式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首次发布的“广州志愿礼赞”系列动作成为新时代传播志愿精神的标志性符号。一百多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如星辰般散布于竞赛场馆、交通枢纽、社区商圈和文旅景区,向八方来宾传递着广州特有的城市暖意。

  此外,广州志愿者学院联动广州地区高校在各赛事场馆志愿者之家打造“小海豚思政工作坊”,组织赛会志愿者开展“小海豚故事会”“读书分享会”“志愿初心讲堂”等主题活动。通过“创课程、创教材、创师资”,研发思政微课、分享志愿故事、坚定志愿初心、传播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打造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充分发挥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

  这套立体化的传播与实践体系,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务的独特价值,更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推动志愿精神从赛会场景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实现“赛会落幕,精神延续”的持久效应。

  从“五环路径”的培育过程中可见,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不仅是赛事顺畅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一堂贯穿始终、润物无声的“大思政课”。它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生动融合,将价值引领融入志愿实践的全过程——主动报名厚植家国情怀,考核录用强化责任意识,培训成长提升综合素养,实践历练锤炼品德修为,价值传播扩大育人效应。

  “五环路径”不仅为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更彰显了志愿精神的磅礴力量。“一起融入大海,碧波万顷”。当每一位志愿者都成为一滴水,志愿精神便如涓流汇海,深深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为建设现代化新广州注入不竭动力、激发蓬勃活力。

  【作者分别系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党委书记、高级教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打造“五环路径”,汇聚志愿力量 杨 成 胡 国2025-11-12 2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