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理论周刊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世界意义

查丹晨

本文字数:1754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复兴,更奠定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重要论断把抗战胜利置于民族史与世界史交汇点,揭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与价值追求。中国抗战胜利不仅形塑了国家能力,更为世界提供了一种超越强权政治的文明方案。

  历史经验:抗战胜利的民族觉醒与世界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遭外来侵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与世界人民一道击败了法西斯主义,完成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精神奠基。这场胜利不仅挽救了民族危亡,更在精神层面完成了两大觉醒。一是民族主体性觉醒。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这种觉醒突破了传统天下观念,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意识。二是国际责任觉醒。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并消耗日军陆军主力,使反法西斯同盟得以实施“先欧后亚”战略。历史证明,全球性危机需要超越民族国家的协作,这一经验为当代全球治理提供了早期范本。这种将民族存亡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精神传承,正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层的文化基因。

  理论提炼:和平发展道路的三维逻辑

  在探讨和平发展道路时,我们应认识到其历史根基、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首先,从历史角度看,苦难记忆转化为制度约束是重要的精神传承。例如,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3500万的惨痛记忆内化为对战争的制度性警惕。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并推动国家安全法立法,以立法形式固化历史共识,使和平成为国家治理的硬约束。这些记忆被制度化、法律化,从而形成一种社会约束力,并内化为对侵略战争的制度性警惕。

  其次,从文化维度上看,传统“和合”思想的现代转化也是重要一环。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都体现了这种转变过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实践相结合,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因此,理解和平发展的历史和理论逻辑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从国防维度看,以防御性国防政策求解和平函数最大值。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追求军事霸权与领土扩张,而是将国家实力转化为维护和平的力量。该模式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通过提升国防科技与战略预警能力构建非对称制衡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西方输出安全路径不同,中国将安全成本最小化、战略稳定最大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范式,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物质力量。

  现实启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回应

  纪念历史的最大意义在于启迪未来。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家园的“长城”。八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正以智慧和担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从民族自救到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历史性飞跃,体现了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重新定位。中国不再只是国际规则的接受者,更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不再只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更是未来文明的塑造者。

  历史的回响依然在激荡。当我们凝视那些历经战火的老兵眼中闪烁的泪光,当我们目睹年轻士兵坚毅的面庞,我们看到了一条从历史通向未来的清晰路径——这条路以和平为方向,以发展为动力,以公正为准则。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宣言: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并将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向世界传递了确定性的信号:和平不可侵犯,正义必须伸张,人类终将团结起来。这是对八十年前胜利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未来和平的坚定承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不仅是自身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当和平的誓言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回响,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誓言,也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类的共同誓言。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 A8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世界意义 查丹晨2025-11-04 2 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